2005年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发布时间:2006-11-08 15:40       浏览次数: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现将我省2005年水土保持情况予以公报。

云南省TM卫星影像镶嵌图

第一部分 综述

我省地处祖国的江河源头和上游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据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全省土壤侵蚀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5%;与1999年比较,土壤侵蚀面积减少7071.9平方公里,减少5%呈现出中度、轻度、剧烈侵蚀减少,强度、极强度侵蚀增加的状况。16个州市中,土壤侵蚀面积减少的有14个,增加的有2个,即保山市和迪庆州。全省河水平均含沙量为1.93公斤/立方米,输沙总量为32512万吨/年,以输沙量的多少排序依次为:金沙江、红河、澜沧江、怒江、珠江、伊洛瓦底江。水土流失面积的增加、河流输沙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开发建设项目等人类对地表的破坏。可见,必须进—步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管力度。

2005年,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和“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4项任务,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

预防监督工作又有新的起色。强化了对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突出抓了水土保持监测验收、收费三项工作。一是对全省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执行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联合四川省水利厅开展了对中国三峡公司修建的向家坝水电站的执法检查,并进行了一年一次的执法检查。开发建设项目单位及立项审批机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省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274个(其中部、省级审批102个),设计投入水土保持资金182.03亿元,防治责任面积71764公顷拦挡弃土弃渣41462万立方米。其特点是垃圾处理、校园区建设、高新区开发、城市建设等项目都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三是坚持不懈的推动水土保持监测和验收工作,在执法检查和水保方案评审会上,都向建设单位再三强调认真落实监测、监理、验收等措施。截至2005年全省有58个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验收了大朝山水电站,嵩待高速公路等水土保持设施项目227个,(其中部省级验收项目32个),有力地促进了“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四是加大了水土保持“两费"征收力度 。省级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工作中从大型项目抓起,全省征收水土保持“两费”2829.1万元,个别州县动用了经过法院强制执行的手段,征收力度显著增大。五是及时查处水土流失案件,抓住典型违法案件,一查到底,全省共进行执法检查2080次,查处违法案件225起。

综合治理稳步推进。2005年我省积极推行招投标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项目公示制、资金使用县级报帐制、建设监理制,规范管理。全省实施了“长治”、 “国债"、“珠治“国家重点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7455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2455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修建基本农田1.46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6.02万公顷,经济果木林2.72万公顷,种草0.31万公顷,封育治理11.50万公顷,保土耕作2.54万公顷,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0万座(口、个),完成土石方4644.50万方。基本农田、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可减少土壤侵蚀量635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5411万立方米,兴建拦沙坝、谷坊工程可新增拦泥库容2309万立方米,新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可新增蓄水量27.25万立方米。

生态修复项目进—步巩固。我省先后有15个县(市区)次列入全国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按照“小治理,大封禁"的原则,在大区域封禁治理的基础上,对局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辅以相应的人工措施,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9.9万公顷。项目县都出台了相应的管护政策,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监测预报工作全面推进。一是全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通过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审查,形成了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本底数据库;二是配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云南部分的建设,为水土保持的信息化、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编制了“长治”七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支持指导4个监测分站建起了综合典型监测场点开展了常规监测,积极开展了“珠治”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加强了长江委设置在昭通的滑坡泥石流预警预报监测站点的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全省有58个项目开展了监测,尤其是重点开展了国家审批的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五是配合水利部完成了云南部分的水土保持公报内容,同时发布了《云南省2004年水土保持监测公报》,使全省的公报工作有了良好的起步,六是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有行政监测职能的机构11个、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11个,有监测上岗证书的人员89人。

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扎实有效。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并报送国家发改委;草拟了《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并配合水利部对三个规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意见,适时地加强了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和规程标准建设;完成了全国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工程—松华坝水库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按时完成并提交了全省水利发展“十—五”规划的相关成果资料;完成被院士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区域积水系统关键技术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研究一项。

2005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云南山高谷深、坡陡水急,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希望社会各界在能源开发、资源开采、生产建设等活动中一定要注重《水土保持法》和国务院通知精神的贯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共同为建设秀美家园做贡献。

第二部分 水土流失状况

1、全省水土流失状况

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全省土壤侵蚀面积134261.78km2、均为水蚀,占土地面积的35.04%。

与1999年比较,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7071.93km2,减少5.00%,呈现出中度、轻度、剧烈侵蚀减少,强度、极强度侵蚀增加的趋势。全省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5.0813亿t,比1999年减少537万t减少1.05%;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326t/km2?a,比1999年减少14t;侵蚀深由0.99mm减少到0.98mm。

 

2、各州、市土壤侵蚀变化情况

经2004年与1999年两次调查数据成果比较:全省16个州市中土壤侵蚀面积除保山和迪庆2个州市增加外,其余14个州市均为减少。

六大流域2004年与1999年土壤侵蚀面积对比图

 

3、主要江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情况

2004年与1999年两次调查数据成果比较,我省六大流域侵蚀面积均为下降,面积减少最多的是红河流域,依次为金沙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珠江流域、怒江流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而在侵蚀量上,金沙江、澜沧江流域为增加。

(1)六大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情况

(2)六大流域土壤侵蚀量变化情况

(3)部分流域代表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情况

①金沙江(长江)水系

据豆沙关水文站1965—2004年实测平均输沙量749.82万t/a,历年最大输沙量1300万t;小黄瓜园水文站1959—2004年实测平均输沙晕502.15万t/a,历年最大输沙量1470万t。

②珠江水系

据江边街水文站1955—2004年实测平均输沙量683.32万t/a,历年最大输沙量1670万t;高古马水文站1959—2004年实测平均输沙量99.08万t/a,历年最大输沙量303万t。

全省河水平均含沙是为1.93kg/m3,多年平均输沙总量为32512万t/a。按输沙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金沙江、红河、澜沧江、怒江、珠江、伊洛瓦底江;按输沙模数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红河、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珠江。

4、典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

2005年8月6日至8月7日,新平县平掌乡、建兴乡带普降单点大暴雨,连续降雨量达221.5mm,暴雨引发平掌乡栠镇西北侧中学至信用社一带宽26m,长35m,平均厚度1.5m,总方量1365m3的山体滑坡,造成掩埋房屋3间,受损62间,7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2人轻伤),冲埋牲畜24头,家禽200余只,区域内200人左右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除此,平掌乡境内多处发生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受灾范围4km2左右,受灾948户3874人、7人死亡4人受伤、损失大牲畜61头、水利设施受损326处10380㎡、公路受损282处848O㎡、房屋倒塌62间1284㎡、农作物受损888亩15.23万kg,直接经济损失约1200万元。

第三部分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1、全省总体情况

2005年全省实施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7455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2455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0万座(口、个),完成土石方4644.50万方。

截至2005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7.36万座(口、个)。

 

2、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1)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2005年度我省开展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20个县(市、区)共完成综合防治面积428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2336.67公顷,水土保持林1229.67公顷,经济果木林1131.47公顷,种草173.33公顷,封育治理30666.67公顷,保土耕作7262.20公顷。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125座(口、个)。

截至2005年,全省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8万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8.08万公顷,水土保持林34.69万公顷,经济果木林13.15万公顷,种草1.91万公顷,封育治理43.33万公顷,保土耕作13.61万公顷。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21万座(口、个)。

(2)国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2005年度国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2.61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078.47公顷,水土保持林6435.13公顷,经济果木林2606.73公顷,种草36.27公顷,封育治理13821.27公顷,保土耕作4282.87公顷。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22座(口、个)。

截至2005年我省国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98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74万公顷,水土保持林8.68万公顷,经济果木林3.98万公顷,种草0.19万公顷,封育治理10.53万公顷,保土耕作3.86万公顷。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34万座(口、个)。

(3)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国家于2003年底启动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我省曲靖市、玉溪市的7个县(市)被列为试点县。到2005年底,共完成综合防治面积445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2596.40公顷,水土保持林10392公顷,经济果木林4581公顷,种草18720公顷,封育治理23266.67公顷,保土耕作3481.60公顷。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130座(口、个)。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

(1)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实施情况

我省列入第—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的西山、宣威、大姚、新平、劼腊、香格里拉等6个县(市、区),按照小治理,大封禁"的原则,在大区域封禁治理的基础上,对局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辅以相应的人工措施,将人对自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经过三年的实施,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8.60万公顷。试点工程取得了—定成效,于2005年9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2)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情况

截至2005年底,我省西山、南华、玉龙等8个长治“生态修复工程县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1973公顷。

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列入西南诸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的景谷县曼转河流域落实了管护责任,积极实施各项人工辅助措施,制定出台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丁程实施管理办法》,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210公顷。

4、防治效果

(1)年内新增各项措施效果

2005年全省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一定的拦截泥沙和地表径流的作用,减少了土壤流失量,增加了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基本农田、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等措施可减少土壤侵蚀量635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5411万立方米,新建拦沙坝、谷坊工程可新增拦泥库容2309万立方米,新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可新增蓄水量27.25万立方米。

(2)总体效果

截至2005年底,全省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12亿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12.45亿立方米,新建拦沙坝谷坊工程可新增拦泥库容6178.5万立方米,新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可新增蓄水量415万立方米。

第四部分 开发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1、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情况

2005年我省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74个,其中部级20个,省级82个,州(市)级183个,县级989个。设计投入水土保持防治资金182.03亿元,防治面积71764.1公顷,拦挡弃土弃渣41461.81万立方米。

2005年省水利厅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2个,其中:电力39个,公路18个,矿山8个,水利7个,煤炭4个,化工3个,其它3个。验收水土保持设施的开发建设项目28个,其中水利21个,公路6个,水电1个。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实施情况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05年全省验收水土保持设施的开发建设项目227个,其中报水利部验收4个、省级28个、州市级10个、县级185个,通过监测及技术评估综合评价:扰动土地治理率9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90%,水土流失控制比1.5,拦渣率9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25%,植被恢复系数95%以上。

全省收缴水土保持“两费”2829.1万元。实施返还治理工程12个,投入资金101.7万元,治理面积575.2公顷。各级进行水土保持执法检查2080次,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225起。

第五部分 水土保持监测情况

1、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观测结果

(1)小流域控制站观测成果

(2)坡面径流场观测成果

 

     2、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

 

金沙江流域水富县新滩崩槽沟预警点2005年7月18日至20日连续降雨,20日下午,监测地段局部出现7处严重滑动情况,并产生裂缝和砃塌,形成近5万立方米的松散堆积体,极有可能产生滑坡并引发泥石流,直接威胁到新滩镇50户、180人、168间房屋(其中有村卫生所、村信用社)的生命财产安全。监测站及时将监测情况向昭通二级站汇报并上报了宜宾—级站。一、二级站人员迅速赶赴现场针对险情实施了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了当地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

根据2005年全省大中型在建开发建设项目普查情况统计,普查到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343个,安排了水土保持监测的项目有58个,占22.2%。大型建设项目金沙江金安桥、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思小、昭待、水麻离速公路,曲靖电厂、滇东煤电工程,沾昆铁路等—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监测。为监督管理机构提供了依据,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服务。

4、JICA项目小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情况

云南省水利厅通过省、国家科技部门向日本政府申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小江流域综合土砂灾害治理及自然环境修复规划调查》项目,千2003年4月列入中日JICA渠道政府间技术合作计划,项目主要内容为编制小江流域土砂灾害对策及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期2003年-2005年。2005年底已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小江流域综合土砂灾害治理及自然环境修复规划调查最终报告书》。

小江是世界有名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系金沙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058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40万人。通过利用山谷次数区分、小流域主沟纵坡比降、崩塌地推移、河床变动情况、地被状况、实地调查结果等流域特性方面的数据,计算出小江全流域每年产生的土砂量为4200万吨,其中2300万吨在河道内堆积,1900万吨流入金沙江。

5、水土保持研究监测点

西南林学院在元谋县进行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在人为干扰较强烈的山区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区域集水系统关键技术体系。微区域集水系统是中尺度的集水系统,包括集水区、菩水区和水分利用区三个不同的目的区,不仅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解决山区的水分亏缺问题,而且通过促进山区农林业经济的发展推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一套微区域集水系统材料成本1300元(不包括用工和施工单位利润),可供给1.5亩旱地旱季的保苗节水灌溉用水。

2005年云南省遇到了50年不遇的大旱,元谋县更是干旱异常,大部分山地草木枯死,在该微区域集水系统研究试验区,经济林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势头。

(1)该系统可使土壤水分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从而促进水分利用区经济林木的生长,土壤含水率每增加2%,生长量增加约15%。

2004年微区域集水系统不同区域2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图

 

(2)该系统具有强大的拦截和调节地表径流和减沙功能。通过2003年整个雨季的观测,在放牧荒山、自然荒草地和微区域集水系统三个地类情况下比较得出,径流系数分别为0.30、0.20、0.09,产沙量分别为456.18t/km2、83.68t/km2、56.321/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