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一、“十二五”水利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元江县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五年来,元江县水利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元江县水利发展的新思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面对新时期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危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节约和保护的理念逐渐在全社会形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凸显的资源战略地位越来越明显,在这期间,元江县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常规化,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显著,水政执法工作力度明显加强,水利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利经济综合发展,各项水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水利投资87407万元。
(一)民生水利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速
五年来,通过落实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县共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件,投入资金2795.29万元,其中假莫代水库、新村水库、者嘎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和甘庄大坝塘、者嘎二库、那塘水库、峨波罗水库等4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已通过验收;那诺一库、那诺二库、南洒水库、旧寨二库、把手箐水库、者嘎二库、岸章水库、龙孔水库、瓦窑冲水库、坡垤水库、马居冲水库、上龙塘水库、小龙潭水库等1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完工,待竣工验收;乌布鲁水库、和平子水库、板桥水库、干坝水库共4座小(一)型水库和它克水库、马鹿箐水库、龙潭水库、沙浦水库、密林水库、施克水库、阿古垤水库、勐仰坝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已开工在建。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依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加快了民生水利的建设步伐。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全县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4件,抗旱应急工程23件,完成“爱心水窑”建设2645口,解决了48073万农村人口、23518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规划内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3985.77万元。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9975件,完成灌区干支渠防渗108.86k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178亩,新增蓄水能力550.172万m³,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44.85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微灌面积2.823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4.752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301.5662万m³,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3.6792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8.7941万人。
3.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投资21837万元,完成元江干流元江县城段、清水河县城段治理工程建设,堤防治理长度30.22 km,其中元江干流元江县城段治理长度15.42km,清水河元江县城治理长度14.8km;投资1369万元,完成西拉河水库二期渠系配套东线分干渠工程。同时,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2015年已开工在建,目前完成投资870万元;重点水源工程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已全面开工建设,分别完成投资6650万元、1010万元;此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元江重点县、元江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元江县城面山绿化造林(水源保障工程)陆续开展,累计完成投资7280万元。
(二)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由于受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元江县洪旱灾害频繁发生,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全县因洪旱灾害致27.71 万人(次)受灾,作物受灾共101.9294万亩,其中绝收11.5764万亩,因灾减收粮食3.0873万吨,全县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 52744万元,防汛抗旱形势极为严峻。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元江县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有效应对了5年春夏连旱和极端性单点暴雨洪水,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4201.9万元,抗旱累计解决了16.7694 万人和5.8822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挽回经济作物损失13893万元。同时,元江县积极实施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目前已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元江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并与水文、气象等部门建立防汛抗旱联合监测、预报和预警机制,提高了应对和处置突发性洪旱事件的能力,防洪减灾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一方面组织实施小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工程,另一方面,加大了水土保持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水保工程建设方面,五年内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8.27k㎡,累计投入水保治理资金11395万元,组织审批了92 个水土保持方案生产建设项目。在水保非工程措施方面,元江县积极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和验收工作,开展水保执法检查72次,查处违法案件7起,验收水土保持设施项目16个;全县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收缴工作,切实有效控制开发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危害,“十二五”期间累计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59.225万元;同时,结合元江县实际,严格水土保持方案“三权、一案、三同时”的审批、审查制度,依法行使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监督权、收费权;此外,利用“中国水周”等契机,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活动,发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宣传手册、咨询材料等,并针对性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报道活动。
(四)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积极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玉溪市“十二五”期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工作与任务分解表,配合省、市认真做好各级、各阶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完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十二五”期间,全县年均用水量为13500万m³,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市级下达用水指标范围内(16400万m³),2015年的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同时,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元江县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界定消耗用水与循环用水的界线,对取水量进行核定,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十二五“期间,全县取水许可证保有96套,许可取水量达11751.8万m³,累计征收水资源费436.12万元。同时,强化了水源保护区划工作,并实施碧水工程,完成对清水河水源地、依萨河水源地保护区的立标界定。此外,在水行政执法方面,元江县加强了对水资源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依法加大对涉江河违章建筑、向江河内排放污水的、破坏和侵占堤塘的、非法河道采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五年来,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11起,用水纠纷1起。依法收取河道采砂相关费用295万元,办理采砂许可证62件,对非法采砂、采石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五)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以贯彻水法规为核心的水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推进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基础水价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管理机制改革等,不断落实并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全面推进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目前县水利局由原来的19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保留为8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缩短,审批效率提高,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二是不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随着中央和省、市对元江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元江县已初步建立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在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也有创新突破,如建设鲁布水库工程以贷款融资形式,向农发行元江支行融资贷款2亿元(正在办理),向建工集团借款2000万元,争取中央专项贷款4100万元,有效解决了地方筹资难问题。三是加快完善河道管理与保护机制。按照省、市要求,元江县已初步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谁分管、谁负责”的管理工作责任制,以维护河道水环境健康发展。四是着力推行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以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农村水利设施的综合效益。“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十二五”期内,共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4642件,14642件工程发放了产权证书,确权发证率达100%。在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中,针对新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边建边改,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初步建立了“小水利工程有人用、有人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六)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取得新成果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编制了一批涵盖全县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各类水利规划,并重点推进水利前期工作。重点完成了《元江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玉溪市元江县小康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玉溪市元江县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元江县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元江县水系连通工程规划》、《元江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元江县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规划》、《元江县中央小农水规划(人饮工程、小坝塘、小型农田水利)》、《元江县那诺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车垤河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和《元江县“十三五”人饮提质增效规划》等一批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结合国家、云南省、玉溪市投资趋向与元江县的经济发展布局,为进一步加快规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启动了团山水库、引水入城、红河元江水利枢纽工程、红河流域元江县城段防洪堤工程防洪通道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结合元江县实际,元江县水利局积极申报了“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和“十三五”农村水电建设项目。
(七)水利行业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扎实推进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到水利安全发展保障体制建设、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强化并完善行业能力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建立健全水利安全发展保障体制,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水利部门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强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与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十二五”期间,累计896人(次)参加省、市、县和部门开展的相关业务培训学习,8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被安排到重点水利项目和一线磨练,造就了一大批骨干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有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的55人,专科学历的75人;有高职13人,中职35人,初级31人,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四是健全制度、强化措施,通过召开机关作风建设会议,强势推进水利系统作风建设,并结合“四风问题”,认真开展自查,扎实整改,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内部管理,也促进水利系统作风建设焕然一新,推进元江县水利事业的发展。五是深入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逐步完善惩防体系。同时,“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元江县水利局在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同时,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此外,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等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水利宣传工作方面,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举办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成效显著,使得“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广泛弘扬。
二、“十三五”水利工作展望
“十三五”是元江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加快水利发展的黄金期,围绕2020年元江县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小康水利的目标,按照国家最新治水思路要求,“十三五”期间,元江县水利建设总投资匡算为37.91亿元。规划建设的项目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
(一)完备的水安全体系
一是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点对县内螳螂河、南昏河、假莫代河等3条中小河流实施治理工程,整治、清淤河道共24.3km,新建堤防及护岸45.1km,项目可保护人口0.62万人,惠及农田1.87万。二是山洪沟治理工程。规划实施车垤河、西拉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长度2.3km、3.2km,护岸及堤防建设长度分别为4.53km、6.10 km,其中车垤河山洪沟疏浚量1.1万m³,排洪渠长度1.1km。三是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为进一步缓解全县重点缺水乡镇(街道)的人饮、灌溉用水困难等实际问题,“十三五”期内,规划新建13件抗旱应急引调水工程,工程共涉及8个乡镇。抗旱应急引调水工程的总供水量达2457万m³,可解决8个乡镇(街道)共9.47万人口的饮水问题,并保障区域农业灌溉面积4.95万亩
(二)高效的水供用体系
一是中小型灌区新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围绕元江灌区、西拉河灌区,重点实施续改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配套建设渠道共65条、渠系建筑物445座、排水沟8条。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新增供水能力4516万m3,新增节水能力694万m3。规划实施小型灌区新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4件,涉及曼来镇、洼垤乡、龙潭乡、甘庄街道、澧江街道、因远镇、咪哩乡7个乡镇(街道)。工程配套建设引水堰、闸8座、泵站3座,渠道182条、渠系建筑物507处,管灌、喷灌面积分别为0.04、0.2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12万亩,新增供水能力216万m3,新增节水能力291.8万m3。二是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建设。围绕元江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内容,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依托各乡镇农业产业特色,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增效示范性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开展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共13座,规模化工程1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万亩,其中,龙头企业受益面积0.74万亩,农户受益灌溉面积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喷灌、微灌面积分别为0.53、1.61万亩,新建喷灌、微灌管道长度分别为286km、947km。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节水能力246万m³,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407万元,每年企业可增收745万元,农民增收1078元。三是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为进一步缓解城镇生活、工农业及生态用水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4件,分别是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白石岩饮水工程、洼垤引水(江西—洼垤)工程、青龙引水(江西—青龙)工程。工程总供水量4907万m3,供水人口8万人,新增灌溉面积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可进一步保障全县城镇生活、工农业及生态用水安全,并可促进全县形成水网格局。四是中型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续建“十二五”在建的鲁布水库和末开工建设的清水河水库。清水河水库位于元江县因远镇,总库容2074万m,总供水量2030万m。鲁布水库位于元江县因远镇鲁布村,总库容0.12亿m³,总供水量1350万m³,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农村饮水人口0.94万人,牲畜饮水1.21万头,防洪保护人口2.17万人,并可新增灌溉面积2.7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92万亩。 五是小型水库水源工程建设。规划新建小(一)型水库4座,分别是陆家店水库、团山水库、大风丫水库、曼林冲水库;改扩建那诺水库1座;续建小(一)型小拉史水库。总库容864万m3,总供水884万m³,可解决农村人饮2万人,发展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新建小(二)型水库5座,分别是老白头水库、龙潭下水库、作吉水库、大老岭水库、都里水库,改扩建八条梁水库1座。总库容148万m3,总供水量177.1万m³,可解决农村人饮不安全人口0.92万人,发展灌溉面积0.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3万亩。六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型病险水库及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规划实施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为:西拉河中型水库1件、小班碧小(一)型水库1件、海子田小(二)型水库1件。其中,西拉河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砼防渗墙14950m2、坝顶砼路面、进库公路4m砼路面,以及建设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小班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内容是帷幕灌浆5760m;海子田水库除险加固内容为对坝体、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坝体结构进行稳定加固处理,以及改扩建溢洪道、加固输水隧洞、完善管理设施及观测设备等。
(三)健康的水生态体系
一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重点实施西南诸河高山峡谷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包括实施青龙厂河小流域一期、二期工程,治理面积共14km2,涉及甘庄街道办。同时,实施坡耕地治理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项目包括南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及三期工程,分别于2018、2019、2020年实施,治理面积共7.2km2,涉及曼来镇。二是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十三五”期内,重点对县内曼来河、叉河、罗玛河、昆篙河共4条河道进行河道综合整治,整治河道长度9km,堤防长度18km,河道疏浚和拓宽长度4km,整治河道建筑物6座,保护和受益人口1万人、耕地面积1.5万亩,并建设生态景观14000m³,同时建设一批生态公厕、垃圾房等基础设施,配合“一水两污”工程,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村的生存发展环境条件,努力打造美丽乡村。
二是水景观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十三五”期间,实施元江干流元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抬高城区河道的水位,形成面积客观的景观水面,达到改善水景观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元江水利枢纽工程为I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电站、泄水闸、鱼道和两岸挡水连接坝等组成。枢纽前缘总长276.0m,其中泄洪冲沙闸前缘长206.0m,厂房前缘总长70.0m。泄洪冲沙闸堰顶高程370.0m,出流采用底流消能方式;厂房为河床式电站厂房,总装机容量2.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18亿kWh;鱼道采用隔板式鱼道,池宽3m,池长4m。
(四)农村水利工程体系
一是水库清淤及塘坝整治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水库清淤增效工程共12件,项目涉及5个乡镇(街道),水库清淤量达64.25万m³,工程实施后可恢复供水量107万m³。围绕农村局部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规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农村坝塘整治工程共45件,以进一步保障农村的饮水、灌溉安全。二是农村水电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全县的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消除安全隐患,大力开展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提高现有农村水电水能利用效率。规划对县内清水河电站、龙洞电站、三岔河电站、瓦纳河电站、那拱电站、哈施电站等6座农村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新增装机容量1870kw,新增年发电量2320万kwh。三是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通过工程改造、升级、配套、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质量。对城镇周边地区,通过延伸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范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人口相对集中、有水源条件的地区,通过联村并网、整村推进,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在人口相对分散区域,对小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十三五”期内,规划建设403件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涉及10个乡镇(街道)、69个村委会、445个村民小组,可惠及人口19万人,解决2.5万户家庭的饮水问题。其中,自流引水工程共395件,供水规模1万m³/d;提水工程8件,供水规模113m³/d。四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共3306件,其中新建水窖1575个,水池1473个,改造小渠道97条,新建小渠道156条,改造小泵站3座,新建小泵站2座。通过“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预期将新增灌溉面积0.7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增供水能力达147万m³,同时,可解决1.64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并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粮食生产能力。
(五)水利发展能力保障体系
一是规划新建和改造4座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的自动和人工监测系统;在玉溪市水库防汛通信预警体系建设框架下,建设1个县级数据处理分中心,在水库管理部门建设水库通信系统;同时,规划建设1个县级水库预警分中心。二是新建固定墒情监测站。三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完善覆盖防治区的气象、水文情监测站点和县乡村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完善县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级及防治区内的基层乡村预案,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四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设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库、业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五是水资源监控能力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文基础监测体系及取用水监测、计量与统计体系,健全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站点,加强对全县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
(六)严格的水管理体系
一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与考核。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管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度的建设和考核。二是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与水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行动。树立“绿色GDP”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开展水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建立水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此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节水防污意识。三是节水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工业节水工程、农业节水减排工程、生活节水工程、“一水两污”工程、非常规水利用工程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