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抚仙湖保护面临问题及工作建议
来源:玉溪市       发布时间:2020-07-30 16:01       浏览次数: 【字体: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至今仍保持 I类优质水,湖容量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68.3%,占全国优于II 类水质以上湖泊淡水资源的50%以上,是我国寥寥可数的稀缺优质湖泊水资源,是我国西南地区关键生态系统和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资源,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一、抚仙湖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日益凸显。抚仙湖蓄水量206.2 亿方,蓄水量虽然较为丰富,但这是多年存储下来的水资源,是一种静态水资源量,一旦被利用,将不复存在。能被开发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仅为0.66 亿方,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省和玉溪市平均水平,区域供水能力不协调,山区缺水长期存在,抚仙湖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近几年连续干旱条件下,抚仙湖水量入不敷出,水位下降了近3m,2014 年6 月2 日,抚仙湖水位曾降到1720.45m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中最低运行水位1721.65m),为历史最低,湖容量减少约6.5 亿方。伴随着湖区周边旅游、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星云湖补水功能缺失等因素,抚仙湖流域用水量会急速增加,水资源紧缺会愈加严重。

(二)流域截污治污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抚仙湖南岸经济飞速发展,新建了大量的住宅小区、商业区,新建区的排水工程基本上只能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要求,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体系。抚仙湖北岸污水处理系统较为完善,但第二污水处理厂尚未投入使用,现状处理能力仍远低于需求,城镇的雨污分流还不彻底。抚仙湖东岸、西岸部分村落污水经过人工湿地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放,净化效果甚微。此外,现有排水主管由于地质不均匀沉降及缺乏日常维护管理,管道老化、破裂及淤泥、垃圾堵塞严重,大大降低了其输水能力

(三)水生态环境功能有所下降。受外来物种和湖体水质下降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底栖动物中,曾是抚仙湖腹足类主要种类的螺蛳随着环境的变化已趋于衰落,摇蚊幼虫的出现率和现存量显著增加;鱼类中,曾是抚仙湖主要经济鱼类的抗浪鱼、白鱼濒临灭绝,而非土著鱼类已经成为抚仙湖鱼类捕捞的主体;浮游植物中,抚仙湖喜营养种类渐渐增多,清水性种类渐渐减少;水生植物中,抚仙湖耐污种篦齿眼子菜的分布面积、频度和优势度不断增加。湖内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水生态环境功能有所下降。同时,抚仙湖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加之唯一出流河道海口河不再泄水,抚仙湖成为封闭性湖泊,入湖污染物累积逐年增加,湖体自净能力大幅下降,水生态风险增大。

(四)执法和监管能力有待加强。河湖岸线长,涉及部门广,对违法违章行为依法查处力度不够。河道巡查网格化建设仍需完善,执法服务建设和能力有待加强,水域动态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二、抚仙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一)加快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水利部门要按照“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管控流域生产生活,完善并隔离社会循环,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加快推进甸垛龙潭引水工程,启动大龙潭调水供水工程,着力解决抚仙湖东岸、西岸、南岸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全面提升抚仙湖北岸供水工程,统筹解决北岸及立昌片区生产生活用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调水工程和生态调蓄带的作用,加强抚仙湖水资源以及城市再生水、农田退水、城市雨洪水等的分质统筹,实施抚仙湖北岸中水回用工程,综合利用再生水及农田退水。

(二)加快完善流域截污治污体系。住建、农业农村要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海口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和路居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投入运行。通过现有的抚仙湖北岸、东岸、西岸以及新建成的抚仙湖北岸、南岸环湖截污干管,将沿湖村民小组产生的生活污水分别收集至4个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加快实现流域污水处理全覆盖,构建完善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对污水处理厂无法覆盖的区域,依据村庄地形情况合理设计管网布置,进行相对集中式及分散式处理。结合抚仙湖实际,明确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集镇及村庄相对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及排放标准,对尾水不能外流域排放的,处理排放标准一律提高到准IV类地表水标准。

(三)推进抚仙湖水生态修复。农业农村、抚管部门要推进抚仙湖土著鱼种增殖与保护工程,加大抗浪鱼、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等土著鱼增殖放流力度,开展抚仙湖抗浪鱼种群资源恢复研究,大力发展“人放天养”增殖渔业,实施“以鱼控藻、以鱼净水”生物治理,逐步恢复土著鱼种群数量规模。林草部门要树立“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治林”的理念,举全市之力建设“森林抚仙湖”,加快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坡耕地植被恢复、入湖河道绿化美化、库旁绿化、面山样板造林、招商引资造林绿化、未成林造林地幼林抚育“七大工程”,既保护好现有面山植被,又积极开展新造林建设,最终形成高质量、涵养强的抚仙湖径流区森林生态系统。

(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抚管等部门要加快推进“智慧三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河湖管理精准化水平,做好水质监测评价工作,及时预警提醒。各级河长办要认真履行分办督办职责,督促各级河(湖)长认真开展巡河(湖)工作,及时发现各河道、各领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小污染蔓延成大隐患。生态环境、抚管等部门要全面加大抚仙湖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查处私搭乱建、侵占湖滩水体等违反抚仙湖保护条例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处置、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等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排污、非法取水、非法捕鱼等可能对抚仙湖水环境造成影响的违法行为。

     |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