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为做好2021年后汛期防汛减灾和蓄水抗旱工作,9月6日,省水利厅会同省防办、省气象局、省水文局等位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对后汛期防汛和蓄水形势进行了分析会商研判,并形成了以下会商意见建议。
会商指出,今年全省累计降雨量为739毫米,较常年偏少12.2%。今年以来降雨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汛前降雨严重偏少,汛期降雨量总体偏多。入汛以来,出现18次全省性强降雨天气过程,8月全省降雨总量偏多14%,局部地区单点暴雨频发、强度大。汛期强降雨导致全省28条河流32个水文站发生51场次超警戒水位洪水、14座水库出现超汛限水位的汛情。暴雨洪水导致全省112个县(市、区)、795个乡(镇)不同程度遭受了洪涝灾害,造成121.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转移人口3840人。采取防汛减灾措施,避免了27.18万人受灾、4个县级以上城区受淹,保障了全省水库、江河堤防工程安全度汛,有效保障了重要设施、重点对象防汛安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水文趋势预测,2021 年秋季降水量西北部、东北部、西南、东南的南部边缘地区偏多10—20%,其余地区正常,降水距平百分率-10%~10%。9—10月降水,西部、东北部地区正常至偏多10—20%,其余地区正常略偏少;11月降水,西北部、西南南部地区偏多10%左右,其余地区正常略偏少。9—10月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7天左右的连阴雨天气。全省主要江河来水总体偏少,澜沧江、怒江干流正常,南盘江、红河干流偏少;其它干支流偏少至正常。据近5年后期(9—12月)蓄水平均增量预测,2021年末全省蓄水总量可达84.18亿立方米。
会商认为,虽然后汛期(9—10月)气象预测全省性降雨过程及降雨量减少,但我省汛情、灾情较全国滞后,后汛期局部地区因单点暴雨,导致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汛安全风险依然较大。2015年华坪县“9.15”、昌宁县“9.16”暴雨洪涝灾害,2016年元谋县“9.1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及龙川江堰塞湖险情、牟定县“9.30”暴雨洪涝灾,2018年麻栗坡县“9.02”暴雨洪涝灾害,2019年盐津县“9.30”暴雨山洪灾害等,都发生在后汛期,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后汛期全省各地防汛减灾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与此同时,由于秋季(9—11月)全省大部分地区预测降雨量正常至偏少,江河来水量预测偏少,给完成年末蓄水目标任务带来了困难,昆明、曲靖、昭通、玉溪、保山、迪庆、楚雄、大理、怒江等州市蓄水形势严峻。
会商建议,各级各地要针对全省防汛和蓄水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按照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防汛减灾救灾一系列安排部署,特别是阮成发书记、王予波省长、和良辉副省长关于防汛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和要求,清醒认识后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坚持抓实抓细防汛减灾救灾和蓄水抗旱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一是进一步扛实防汛减灾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进一步督导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责任制度,持续把责任层层压实到岗、到人,抓细抓实防汛减灾各项责任、措施。科学统筹处理防汛和蓄水关系,坚持对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上岗到位情况的抽查,督导落实责任和措施,保障后汛期水库高水位蓄水安全运行。二是进一步防范化解洪水灾害风险。气象、水文部门要继续加强监测预报,提高强降雨预报精度,做好预警服务。各级防办、水利部门要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会商研判,坚持“一日一分析、每周一会商”制度,提前部署强降雨、超警洪水防范应对工作,及时发布洪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着力防范化解后汛期局部地区单点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指导各地做好暴雨山洪防范应对。三是科学调度保障水库安全蓄水运行。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库后汛期洪水监测预报调度,提前预泄腾库应对后汛期洪水风险。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责任措施落实,保障水库高水位蓄水情况下安全运行。对病险水库坚持执行空库度汛措施,确有需要蓄水的,必须制定严格管控措施,确保后汛期水库安全度汛和非汛期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四是毫不松懈抓好山洪灾害防御。针对我省后汛期暴雨山洪灾害突出的汛情灾情特点,各级各地要毫不松懈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县级专业平台作用及时发送预警信息,省水利厅和省气象局持续开展全省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依托“三大运营商”做好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各地山洪灾害风险隐患点、易发区域要持续深入落实基层防御措施,一旦接到预警信息或发现险情征兆,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果断采取措施避免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五是强化措施确保全省年末蓄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级水利部门建立健全蓄水工作专班,定期统计分析蓄水情况及形势,督促指导各地“一库一策”制定蓄水计划方案,采取拦、引、提、调等措施抓好蓄水,对水库工况正常的水库后汛期实行“先蓄后放”措施;对新建成水库加快蓄水验收,及早蓄水发挥效益;对可能实施人工降雨增蓄措施的区域,主动协调气象部门择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加蓄水,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障完成全省年末85亿方的目标任务,为保障今冬明春城乡供水、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