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普洱市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平是全省的2.8倍,但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匹配,工程性、季节性及区域性缺水等问题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是制约普洱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普洱市水利投资面临着项目支撑能力弱、资金筹措压力大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2023年全省水利投资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普洱市水务局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推动一批项目新开工入库、推进在建工程建设进度、运用政策工具充分挖潜和谋划包装一批具有盈利性的项目等措施不断破解水利投资困难问题,为普洱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23年,普洱市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水源工程完成投资10.92亿元,占比47.89%;农村饮水、供水工程完成投资5.88亿元,占比25.79%;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71亿元,占比11.89%;防洪排涝、引水工程、水土保持等其他工程完成投资3.29亿元,占比14.43%。开工入库项目共计50件,总投资21.5亿元,截至目前在库项目90个,剩余投资总额23.9亿元。
(二)水利项目投融资情况
一是银行贷款方面,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热水河水库等项目获得贷款支持8.97亿元;二是专项债券方面,西盟县永业水库工程等9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共计3.85亿元;三是社会资本方面,获得社会资本投入不足1亿元。
(三)项目谋划情况
为加快推进普洱市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有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集约利用,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普洱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共规划水网建设项目601件,其中包含4个大型灌区,3个大型水库。大型项目投资体量大,将快速拉动普洱市水利投资增长。
(四)水利市场化情况
市水务局深入践行“两手发力”市场化筹集建设资金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市场化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普洱模式”,按照必要性、可行性、收益性原则,先找资源、再建水库的工作思路,重新梳理包装“十四五”规划项目,确保项目收益基本能覆盖贷款本息,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依托国家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提质增效政策,排查现有水库周边旱田旱地规模,以旱改水为重点,按照项目收益能否覆盖工程建设成本对项目进行论证,同步引入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实现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耕地质量、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水价改革的目的。宁洱县勐先乡曼巴箐水库试点项目和景东县无量山中型灌区项目得到省水利厅充分肯定,并作为兴水润滇典型引路法案例在全省推广,现已推介到水利部。
二、面临的突出瓶颈制约
(一)项目支撑能力弱。一是在库项目支撑不足,剩余投资总额仅23.9亿元;二是挖潜项目投资小,挖潜入统项目多为规模较小的农业经济作物供水工程,投资体量小;三是大型项目开工难,新谋划的景镇大型灌区、墨江大型灌区尚在规划阶段,澜孟西大型灌区、景谷大型灌区正在启动前期工作,黄草坝大型水库因环评审批问题,还未获得可研批复,未能按原计划实现开工建设,未能对水利投资形成明显拉动效应。
(二)资金筹措压力大。一是在建项目建设资金筹集难,水利项目公益性强、收益性差的客观性质,导致向银行融资空间小,建设资金缺口大,建设进度缓慢,如镇沅县勐真水库等。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慢,如景谷县民乐河水库(中型)主体工程已完工,至今未获得中央资金补助。二是项目前期经费落实难,各县(区)政府财政“三保”压力较大,水库项目林地报批所需的植被恢复费、土地报批所需的失地农民保障金等大额规费难以筹集,导致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因缺乏经费支持进度十分缓慢,制约了项目实质性开工,难以形成有效投资。三是水利项目招商引资难,水利项目市场化投融资回报机制有待健全,大部分水利工程未建立使用者付费机制,生态、景观、社会等价值还没有完全融入项目的回报机制中,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对社会资本吸引有限。
三、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黄草坝等大型水库的建设,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报告,协调将其纳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并按照现行政策对边疆地区予以资金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多,能有效扩大内需,对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项目落地亟需中央资金支持。
二是有力推动大型工程项目立项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将普洱市大型水利项目(景镇大型灌区、墨江大型灌区、澜孟西大型灌区、景谷大型灌区、金厂河大型水库、黑河大型水库)纳入国家级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业、专项规划。
三是项目包装招商引资问题,普洱市水务局正在加快推进十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在项目包装和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便利度方面给予指导,引入国企、央企、有实力的民间资本。
四是因水利项目多、投资体量大,积极争取市政府在安排项目经费时给予水利项目更多支持以便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并加快推动项目用地用林等前期工作手续办理,帮助落实项目开工建设条件,提升要素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