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玉溪:全域治水 泽润千里
来源:玉溪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3-11-30 15:49       浏览次数: 【字体:

玉溪湖泊毗连成群,河道纵横交错,但因地形复杂多变,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水资源量少,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有42.64亿立方米,仅占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此外,玉溪地处滇中湖盆旱区,旱灾频发多发。据统计,2001年至今,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累计损失达70亿余元,年均损失3亿余元。

针对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并存的问题,玉溪成为全省水利开发较早的州(市)之一,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兴水利、除水害,已基本建成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为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2020年,全市以系统解决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出发点,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组织编制了构建“四纵四横”“五水统筹”“三网联动”“三片融合”的“44533”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建设。

全域治水,泽润千里,其背后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生动表达,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具体实践。

全域谋划 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

冬日暖阳照耀,华宁县盘溪镇矣则河水库一汪碧水、微波荡漾。站在大坝上放眼望去,一条条灌溉沟渠纵横于青山绿水间,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得益于水的滋润,灌区内果林叠翠飘香、良田阡陌纵横。

华宁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矣则河水库是集农业灌溉、农村人畜饮水供水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水源工程,可解决盘溪坝区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缺水问题。1993年建成时总库容为74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848.70万立方米。2020年,水库扩建后总库容为1070.3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1080.2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量1017.30万立方米。输水渠道全长34公里,灌溉面积2.057万亩,解决了1.57万名农村人口和1.99万头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

水库下游盘溪镇平坝村村委会副主任薛俊有感慨地说:“水库扩建前曾经被叫作‘干田方’的地方,现在也成了华宁县柑橘种植的重要产区,我们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正是因为有水库水的滋润,现今的平坝村民大面积种植柑橘和冬早蔬菜,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靠田致富”的转变。“我家现在除了种着8亩多柑橘,还种着冬早蔬菜,现在不愁水了,种什么收成都好。”提到有水后给村民带来的好处,薛俊有直言,以前全村每年人均纯收入只有8000元左右,现在达到1.4万元,“看看新建起来的楼房,就知道大家日子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制定了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234”工作思路和措施,即围绕加快建设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这一目标,增强政府工作部门规划执行、国资国企投融建管两种能力,深化水价、投融资、管理机制三项改革,实施水资源配置、农业农村水利、防洪抗旱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四大工程,加快构建“44533”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着力破解“玉溪之旱”,全面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玉溪将把握国家启动新一轮水利工程和《云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的机遇,做好要素保障,深度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同时提早考虑、谋划“十五五”规划项目,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进入国家、省级规划,形成梯次明显、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项目储备格局。

全速推进 滇中引水工程纵贯南北

一条绿色水路穿越云南版图,纵贯南北,滇中地区以水为脉,生机勃勃。

走进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玉溪分局滇中引水数字展厅,电子显示屏上,工期完成情况、进度展示、输水工程进度分析、一周进度详情列表、开挖进度曲线……滇中引水工程的各项工作开展进度清晰可见。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于2018年10月开工,分两期实施,总投资1262.06亿元。一期工程输水线路全长664.24公里,年供水34.03亿立方米,总工期96个月,其中玉溪段一期工程全长79.952公里,设置小扑隧洞出口、老尖山隧洞出口、大塘子隧洞出口等3个分水口;二期配套工程涉及6个州(市),总投资329.09亿元,其中玉溪段涉及7个县(区)45个乡(镇、街道),受益人口160.28万人,生态补水杞麓湖。”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玉溪分局副局长胡开富表示,截至2023年11月上旬,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隧洞掘进77.91公里,占段内隧洞总长度83.93公里的92.8%,工程进展顺利。

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强化协调联动,与分局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用地要素保障;支持分局做好弃渣综合利用,将工程自身无法资源化利用的6万余方弃渣,用于支持地方乡村振兴、机耕道路修复等13个公益民生项目,减少了大量弃渣在渣场堆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截至目前,滇中引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6.85亿元。

“十四五”以来,玉溪市在建及新开工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11座,新增蓄水库容6997万立方米,概算总投资15.49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0件,完工19件、正在推进31件。加大水生态保护治理力度,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40.22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达80.29%。加快推进抚仙湖健康水循环项目建设。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工建设总投资13.11亿元的农村供水保障项目210件。推进总投资55.34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红塔区、江川区、易门县、通海县、峨山彝族自治县已启动实施。

全面改革 农业水价机制探新路

绿汁江南岸,群山连绵、河流潺潺。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化乡甸末村,群众的笑脸与水花一同绽放。

在自家的番茄地里,甸末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吴琼丽正在刷卡取水,喝足水的番茄更加红艳。“原来用水非常艰难,要用抽水机去水库拉运。现在好了,输水配套设施接到田边地头,村民用水时只需用卡一刷,用多少、取多少,非常方便。”吴琼丽告诉记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既实现了按方计量收费,又能精准管水和高效用水。

新化乡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把灌区建设运维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起来,先后建立运行管护、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等11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稳定的灌溉增效、节水有利的农业水价政策体系。在精准合理计算改革区域内灌溉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作物等不同用水类型实施不同水价,以水价为杠杆,规范用水秩序,提升群众的节水意识和用水习惯,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新平县把已经建成的水库(坝塘)、管道、水池等水利设施运营管理权移交新化乡政府,委托甸末村委会运行维护,以用水群众为社员成立合作社。由村组集体将水利设施使用权、经营权以资产使用服务作价入股合作社,按股分红,实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用水户”的合作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2023年,甸末村集体实现增收达21.5万元。

当前,玉溪市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地区,按照市场化运作、工程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提升的模式,积极招引实力市场主体,正逐步探索推进具有玉溪特点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三湖”地区,与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相结合,联通水源、打通断点、完善设施,实现节水减排。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聚集地区,依托骨干水源工程,整合高标准农田、现代灌区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耕地零散分布、灌溉条件欠佳地区,依托“五小”水利工程,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利用效率,年内启动新平依施河灌区、峨山小街雨来救片区、华宁青龙舍得片区等12件18.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现节水增产。

     |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