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继2023年遭遇昭通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后,2024年昭通市再次遭遇严重气象干旱。为有效应对旱情,一直以来,昭通市坚持“两个提前”、实施“八水行动”全力抗旱保供水。
一是坚持“两个提前”。提前研判应对旱情。在2023年汛期,市委、市政府就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会商研判,结合全市历年旱情特点,水利和气象部门预测分析,作出了防范极端天气,树牢“抗大旱”底线思维,应对2024年干旱风险的谋划。提前蓄水应对旱情。根据对2024年干旱风险的提前研判,在2023年7月的防汛关键时期,昭通提前部署库塘蓄水工作,督促县级水务部门,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防汛—抗旱—生态流量”的优先顺序,“一库一策”抓好水库蓄水工作。截至3月20日,全市库塘蓄水总量达5.4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3201.2万立方米,增加7.9%。充足的库塘蓄水,不仅切实避免了干旱期间城市供水的巨大压力,也为保障去冬今春群众生产、生活和农业用水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八水行动”。筹资助水行动:采取地方财政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安排一点、挂钩单位筹集一点、社会企业捐赠一点等多种方式,全力筹措资金1.57亿元,切实为抗旱保供水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全民找水”行动:全市水利部门派出49个业务指导组,帮助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发动当地群众,依靠群众熟悉当地水情的优势,全面寻找地表水(山泉水、山涧水、溪水)、地下水等水源;对新增水源,经相关部门检验后,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蓄、引、提等方式,努力解决各地干旱用水问题。目前,全市找水51处,有效缓解了14363人饮水安全问题;“天上要水”行动:水利部门牵头,水文、气象部门联动,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及时会商研判,做好人工增雨准备,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人工增雨14次。“管网补水”行动:针对水量减少区域,加快推进已开工水库建设,新启动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塘坝、水池建设,推进建设一批中小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针对水源枯竭的区域,通过补充水源,解决部分乡镇、村组干旱季节饮水困难问题。目前,通过延伸管网补水,有效解决了45366人饮水困难;地下提水行动:对找出的地下水源,指导基层单元因地制宜采取打新井、淘老井、挖潜水、架机泵等措施,积极新辟水源,努力为抗旱保供水提供支撑,有效解决了19839人饮水困难;“工程调水”行动:通过库库连通、库河连通等工程调水措施,科学调度利用好区域间水资源,缓解了6个县23个乡镇81个村248个村组18602人供水水源不足及供水紧张的严峻形势;“人工送水”行动: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开展人工送水行动5634人次1916车次,最大程度解决了群众用水需求。“全民节水”行动:发出节水倡议书,号召全民节水,每县每月至少开展1次节水宣传,市县联动、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推动形成全民节水抗旱良好氛围。
通过努力,昭通市已累计筹资1.57亿元,投入抗旱17867人次,泵站8台,抗旱设备488台套,饮水管网262千米,运水车辆1916辆次,找水51处,有效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目前,仅余12717人需要持续通过各种供水保障措施加以解决,全市上下正在全力做好保供水工作,坚决做到“不让一户一人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