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水经注》的由来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由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写。而《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在《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我国古代一向有重视水、撰著《水经》的传统。在《水经注》之前,我国谈论水文地理的书籍不少,但诚如他所说,《大禹记》所记山川,“周而不备”;《地理志》所录,“简而不周”;《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都太简略;《水经》虽然粗缀津绪,但仍不够周详。于是,他决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水经》好好注解一番,之后便有了《水经注》。
书中自有黄金屋
郦道元搜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所注,对《水经》中的记载予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注中还记载水道变迁沿革。
《水经注》共四十卷,成书于延昌三年到正光五年之间,书中前后共记载大小河流1389条,若将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水体均统计在内,则总数超过2590余条。
《水经注》更像是一部古代水利工程的百科全书,其详细描述了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沿岸地形,以及与之相关的水利工程设施,如堤防、渠道、水闸等。郦道元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古代劳动人民与洪水抗争、利用水资源灌溉农田、发展航运的生动场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水经注》还是一部专业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比如,在“江水注”中他写道“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数据之明确、方位之清楚、江湖之互动,完全是技术用语。
对后世影响颇深
北宋文豪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有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清人刘熙载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州游记,此先导也”。
《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水文地理和河流地理名著,也是一部以河流为基础的区域自然地理名著,至今仍可运用于水道海岸变迁、湖泊兴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