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魁甸河拦河坝的诞生——腾冲“红旗渠”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19 16:06       浏览次数: 【字体:

魁甸河拦河坝水利工程(北洞沟)坝头位于保山市腾冲市中和镇民振村南1.5公里处,经新中国成立前后两度施工完成,工程由拦河滚水坝、水闸石塔、东面引水渠三部分组成。

为治水改土改善民生,解决千亩水稻虽处宝地却缺水的问题,云南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组织修建魁甸河拦河坝水利工程。

1932年,李曰垓开始创建魁甸隧洞工程,组织利生垦务公司筹集公私股款十三万多元(民国二十四年前为银元,即半开,以后为法币)为建设资金,创办道路工程训练班,培训技术人员勘测设计,从缅甸雇用工程师范尔马负责施工技术,到缅甸购买水泥、炸药、钢材、风钻机、测绘器材等物资,从大理、顺宁(今凤庆)招雇劳力,开凿隧洞。当时在隧洞内使用臭油灯照明,以木制水轮机通风鼓气,运石除泥,人挑人背,雄关漫道,困难重重,当时施工条件之艰难可见一斑。迨至1939年冬,正值经费来源拮据,拟向海外华侨筹集资金的时候,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署裁撤,李曰垓去职,工程中辍。

首修

第一期工程从1932年到1939年,耗时七年。

完成隧洞北洞进深313米,南洞进深241米,总进深554米,占设计全长的二分之一。

完成隧洞至渠首引水渠3.46公里,洞后7公里沟面开挖。渠首建成圬工拦河滚水坝一座,左右安装丝杆启闭闸门,左闸控制渠首进水,右闸泄洪。闸上分建八角尖顶空心石塔。李曰垓于双塔上各题“如是”两字(每字一尺见方),并书叙文“民国第一甲戌春经始,乙亥竣工。客来观者咨曰:固哉,千年乎!余语客:如是如是,故名之如是”。该取水坝始建于1934年,次年竣工。

再修

1970年,腾冲县受当时林县修筑“红旗渠”的精神鼓舞,准备续修北洞沟,工程于1970年10月顺利开展。续修初期,历时一年,集中力量,清除南洞塌方。

1940年,隧洞停工后,就传说:“洞子错了角,两头不对头”。1971年11月,地区水利局工程师张天德到工地主持测量原洞方位后,纠正了原洞方位误差,废弃了南洞53米,直线引伸到北洞终点,测定隧洞全长1162米。1974年9月,北洞沟豁然贯通,不偏不倚。

参与施工的干部群众,昼夜轮班突击,“入洞一身汗,出洞一身泥,今天清除,明天又坍满。指挥部召开‘诸葛亮会’,发挥群众智慧,研讨出‘进一步镶一步,进一尺拱一尺’步步逼进的措施,苦战45昼夜,越过险关。”

1976年5月全线建成通水,使樊家营、阎家冲、民振、新街3078.2亩良田受益。因此工程之巨,修建之难,耗时之长,北洞沟素有腾冲“红旗渠”之称。工程至今完好无损,仍是县境内最有代表性的水利设施之一,2022年3月公布为第四批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