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水资源公报列表
左
右
公报检索
检索

2000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

来源:水资源处    发布时间:2001-11-15 15:05    浏览次数:

前 言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资源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云南省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沛,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干旱缺水加剧、用水浪费突出等原因,并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使得我省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仍是实施我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0年度《云南省水资源公报》反映2000年全省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水质状况、洪旱灾害、水资源利用简析,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使全社会都来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与水和谐相处。

《云南省水资源公报》是依据我省水文水资源局水量水质整编资料,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水电统计资料,并收集了农业、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编制而成。

一、综述

云南省总面积39.4139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面积11.2134万平方公里,划分金沙江、长江上游干流(简称长上干)、乌江3个二级区;珠江面积5.9928万平方公里,划分北盘江、南盘江、右江3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22.2077万平方公里,划分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4个二级区。

2000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315.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183.58亿立方米,比常年多7.5%,属平水年份;地表水资源量2447.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72.8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451.85亿立方米。入境水量2100.3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459.8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782立方米。

全省供、用水总量870.54亿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859.6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4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4.45亿立方米。全省农业灌溉用水量108.03亿立方米,林牧渔业用水量3.8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8.31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6.0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10.95亿立方米,水力发电用水量723.43亿立方米。

2000年年末蓄水工程蓄水达74.36亿立方米,其中电力系统水库蓄水13.27亿立方米;水利部门库塘蓄水61.09亿立方米,比上年年末蓄水减少3.04亿立方米。

2000年代表评价河段总长约9280公里。其中,符合Ⅰ~Ⅲ类的占69.3%,符合Ⅳ类的占15.7%,符合Ⅴ类的占6.6%,水质恶化劣于Ⅴ类标准的占8.4%。

2000年春雨较好,春旱偏轻,无初夏干旱,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10万亩,成灾面积170万亩,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亿元。入汛后,单点暴雨突出、局部洪灾严重,六大水系先后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全省受洪涝灾害126个县、市、区,受灾人口639.2万人,死亡277人,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2000年全省年总降水量5183.58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1315.2毫米,比常年多7.5%,比上年少3.9%,属平水年份。

区域降水极不均匀,在行政分区中,德宏年降水量最大,为2039.2毫米;昆明最小,为883.7毫米。与常年比,文山减少15.5%、昆明减少8.22%、红河减少4.81%、玉溪减少4.2%、思茅减少0.7%;其余地、州、市均增加,增加28%~13%的地、州、市依次是临沧、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迪庆、保山、楚雄、怒江,德宏、曲靖、昭通分别增加3.6%、2.2%和1.6%。与上年比,怒江增加27.4%、西双版纳增加21.8%、临沧增加10.8%,大理、迪庆、丽江、保山增加均在10%以内;其余地、州、市均减少,减少26%~16%的地、州、市依次是玉溪、思茅、曲靖、德宏、红河、文山,昆明、昭通和楚雄减少均在10%内。

在流域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年降水量最大,为2161.6毫米乌江最小,为772.5毫米。与常年比,长上干增加33.3%、怒江增加22.2%、澜沧江增加19.5%,其余流域接近常年。与上年比,怒江增加17.4%、长上干增加13.4%,乌江减少22.5%、红河减少19.8%,其余流域接近上年。

 

  

我省常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000年降水量由于气候异常而造成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状况更为突出,年降水量变幅在400~4500毫米之间。西南边的伊洛瓦底江、怒江和澜沧江的下游及红河的黄连山一带,降水量为2000~4500毫米,而西边及滇中的金沙江河谷一带,降水量仅为400~600毫米,其中奔子栏一带不足400毫米。各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范围为:长江400~1400毫米;珠江800~1400毫米;红河1000~3500毫米;澜沧江500~2000毫米;怒江1200~2400毫米;伊洛瓦底江1200~4500毫米。

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量高度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量的80%~91%,主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75%。

 

 

注:鲁甸为2000年距平值最大的代表站;元阳为2000年距平值最小的代表站。

(二)水资源总量

200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451.85亿立方米,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47%,每平方公里产水量62.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47.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72.85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768.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782立方米/人,亩均水资源量3780立方米/亩。

各地、州、市2000年水资源总量见表1。水资源总量与上年比,怒江增加56.1%,大理增加13.8%,临沧增加12.2%,丽江、迪庆、西双版纳、保山增加3%~9%,其余地、州、市均比上年减少,其中昆明减少33.2%,文山减少25.7%,玉溪减少24.4%,曲靖减少15.7%,红河减少14.8%,德宏、昭通、思茅、楚雄减少均在10%以内。各地、州、市中,怒江产水系数0.73、产水模数14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大;楚雄产水系数0.28、产水模数27.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小。

在流域分区中,与上年比较,水资源总量怒江增加18.8%、澜沧江增加13.1%、长上干增加10.0%;红河减少23.5%、南盘江减少17.0%;其余流域增加、减少均在10%以内。各流域中,伊洛瓦底江产水系数0.69、产水模数148.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大;南盘江产水系数0.37、产水模数37.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小。

(三)地表水资源量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447.54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21.0毫米,比常年多10.2%,比上年少1.8%。

在行政分区中,怒江地表水资源量最大,年径流深为1490.1毫米;昆明最小,为265.3毫米。与常年及与上年比见表3及图6。

在流域分区中,地表水资源量伊洛瓦底江最大,年径流深为1487.5毫米;南盘江最小,为368.4毫米。与常年及上年比见表4及图7。


(四)地下水资源量

200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772.85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多4.7%,比上年减少6.3%。地下水资源模数19.6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在行政分区中,思茅地下水资源量最大,为107.39亿立方米;怒江次之,为75.02亿立方米;玉溪最小,为13.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模数在51.02~6.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怒江最大,为51.0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楚雄最小,为6.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在流域分区中,地下水资源模数在46.24~8.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伊洛瓦底江最大,为46.2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北盘江最小,为8.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五)出、入境水量

2000年从邻省入境的水量1998.70亿立方米,从缅甸、老挝、越南邻国入境的水量101.64亿立方米,入境水量共2100.34亿立方米。流出省境的水量1843.26亿立方米,流出国境的水量2616.4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共4459.89亿立方米。

三、蓄水动态

(—)2000年蓄水工程含水电站年末实际蓄水量74.3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9%。7座大型水库含4座大型水电站年末蓄水量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4.9%;142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7.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7%;872座小(一)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5.9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5.6%;4156座小(二)型水库年末蓄水量9.3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4.3%;45989座小坝塘年末蓄水量2.9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5.7。

2000年滇池、阳宗海、杞麓湖、星云湖、抚仙湖、异龙湖、洱海、程海、泸沽湖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5.52亿立方米。

四、供用水量

(一)河道外供水量

2000年全省供水量147.1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6.1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2.6%;地下水源供水量6.4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4%;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4.4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0%。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量0.59亿立方米,其中,从南盘江、澜沧江调入金沙江的水量0.21亿立方米,从红河调入南盘江的水0.36亿立方米,从南盘江调入红河的水量0.02亿立方米。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42.6%,引水工程占48.3%,提水工程占9.1%;在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水占58.6%,深层水占41.4%。

在行政分区中,年供水量比去年增加的地、州、市为德宏,12.3%、怒江,9.7%、楚雄,8.9%、西双版纳,8.5%、迪庆,5.6%、保山,3.2%、昆明,2.4%、昭通,1.8%、临沧,0.3%;其余地、州、市均减少,其中大理减少9.4%,思茅减少7.8%,曲靖减少7.3%,红河减少5.0%,丽江减少2.3%,文山减少1.6%,玉溪减少1.2%。

在流域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增加10%,乌江增加2.2%,怒江增加2%,长上干增加1.7%,金沙江增加1%,右江增加0.1%,北盘江减少5.2%,红河减少4.8%,南盘江减少3%,澜沧江减少1.5%。

(二)河道内供水

2000年为水力发电供水723.43亿立方米,其中毛家村水电站5.52亿立方米,鲁布格水电站32.27亿立方米,漫湾水电站239.19亿立方米,其他水电站446.45亿立方米。

(三)用水量

2000年全省总用水量870.54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内用水723.43亿立方米,河道外用水147.11亿立方米。

在河道外用水中,农业用水量111.8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6.0%;工业用水18.3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2.4%;生活用水16.95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6.01亿立方米,占35.4%),占总用水量的11.6%。与上年比较,全省总用水量减少0.7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1.45亿立方米,工业增加0.81亿立方米,生活减少0.13亿立方米。

在行政分区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80%以上的地、州、市有德宏87.4%、西双版纳87.3%、丽江86.4%、楚雄85.7%、大理84.9%、思茅83.2%、迪庆82.9%、怒江81.8%、保山81%;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30%以上的地、州、市有昆明和玉溪。

在流域分区中,金沙江用水量最多,为45.16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30.6%;乌江用水量最少,为0.27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0.2%。用水量比上年增加的流域依次为伊洛瓦底江、乌江、怒江、长上干、金沙江、右江;用水量比上年减少的流域依次为北盘江、红河、南盘江、澜沧江。

(四)耗水量

2000年全省总耗水量为92.2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2.7%,比上年减少5.43亿立方米。在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76.75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83.2%,工业耗水量5.28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5.7%,生活耗水量10.26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11.1%。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耗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差别较大,全省平均农业耗水率为67.7%,工业耗水率为28.8%,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5.0%,农村生活耗水率为80.0%。

(五)重要城市供用水量

2000年昆明市四区(五华、盘龙、西山、官渡)总供水量4.6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9亿立方米。供水以地表水源为主,占75.1%,地下水源甚小,仅占7.8%,污水处理回用占17.1%。总用水量与总供水量持平,其中,工业用水量1.6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3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6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1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87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48升/日,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94立方米。

2000年个旧市城区及锡城办事处总供水量0.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0.1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04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与总供水量持平,其中,生活用水量0.10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67升/日;工业用水量0.03亿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80立方米;农业用水量0.1亿立方米。

五、水质

(一)河流水质

2000年全省参加水质评价河流有64条,断面98个,代表评价河段总长约9280公里。其中,符合Ⅰ~Ⅲ类的占69.3%,符合Ⅳ类的占15.7%,符合Ⅴ类的占6.6%,水质恶化劣于Ⅴ类标准的占8.4%。与1999年同等条件相比,Ⅰ~Ⅲ类水质河长下降了9.2个百分点,Ⅳ类河长上升了10.07个百分点,Ⅴ类河长上升了1.84个百分点,劣Ⅴ类河长下降了2.7个百分点。

按流域分区计,水质污染严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南盘江、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澜沧江、北盘江、红河、怒江、右江。水污染仍以有机污染为主,局部河段为重金属污染,污染严重水质达Ⅴ类以上的河流(括号内为主要污染物)是:

Ⅰ长江流域

金沙江水系:螳螂川(氟化物、氨氮、铅、镉、CODMn、BOD5、总磷、挥发酚)、龙川江(氨氮、BOD5)、盘龙江(溶解氧、氨氮、BOD5)。

Ⅱ珠江流域

南盘江水系:南盘江(氟化物、氨氮)、泸江(砷、氨氮、CODMn、挥发酚)、州大河(BOD5、氨氮)。

北盘江水系:北盘江(氟化物、氨氮)。

Ⅲ西南诸河流域

红河水系:盘龙河(溶解性铁)。

澜沧江水系:沘江(铅、镉)、勐勐河(CODMn、BOD5、挥发酚)。

伊洛瓦底江水系:南畹河(BOD5)。

 

 

(二)湖泊水质

九大湖泊中水质达到Ⅰ~Ⅲ类标准的湖泊有三个,污染严重水质达到Ⅴ类以上的有三个。其中,泸沽湖、阳宗海水质为Ⅱ类,程海为Ⅲ类,洱海大部分为Ⅳ类,局部为Ⅲ类,少部达到Ⅱ类,抚仙湖大部分为Ⅳ类,局部为Ⅲ类,杞麓湖为Ⅳ类,异龙湖为Ⅴ类,滇池、星云湖为劣Ⅴ类。富营养化程度从大到小的湖泊依次为: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洱海、抚仙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与1999年相比,阳宗海、程海、杞麓湖、异龙湖水质有所好转,洱海、抚仙湖水质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滇池富营养化程度加深。

(三)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

对全省16个地(州)市25个主要集中供水水源地监测结果表明:各水期水质均保持在Ⅰ~Ⅲ类之间,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的水源地占88%;各水期均不合格的水源有:昭通市三、四水源、玉溪市东风水库;昆明市五水厂水源、昭通市二水源、下关市洱海(团山)水源地丰水期不合格,昭通市二水源枯水期不合格。不合格水源主要污染物:昭通市二、三水源为氟化物,四水源为氟化物、氨氮、溶解氧,东风水库、洱海团山为总磷,昆明市五水厂为溶解氧、总磷。

(四)废污水排放

2000年度云南省废污水排放量为17.5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50亿立方米,工业废污水排放量为13.04亿立方米。主要污染行业有制糖、化工、造纸、冶炼等行业,工业废水排放的重点地区仍然为昆明、曲靖、红河、临沧和德宏。按流域分区,废污水排放主要在长江流域的金沙江Ⅱ级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Ⅱ级区、西南诸河的红河Ⅱ级区和澜沧江Ⅱ级区。

2000年,全省工业废水治理项目319个,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43.08万吨/日。废水处理设施1609套,工业废污水处理率为84.1%,处理排放达标率为79.1%,均高于1999年。

六、重要水事

(一)旱灾

2000年春雨较好,春旱偏轻,无初夏干旱,未出现全省大范围的旱象,是1997年以来干旱灾害最轻的一年。春旱较为突出的地区是昭通、曲靖、红河、文山、丽江的部分县。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10万亩,成灾170万亩,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亿元。由于1999年末全省库塘安全蓄水63.2亿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保证大小春农业生产春灌用水32亿立方米。抗旱浇灌面积99.万亩,占受害面积的32%,临时解决了64万人、4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经分析测算,抗旱挽回粮食1.38亿斤,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5.2亿元。

(二)洪涝灾害

2000年洪涝灾害主要特点为:进入雨季较早,单点暴雨突出,局部地区风雹灾害偏重,暴雨洪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历年严重,因山地灾害死亡108人。从全省的降水来看,2000年为平水年年份,洪水出现次数少于1999年,但由于时空分布的不均,全省汛期共出现大雨953站次,暴雨200站次,大暴雨13站次,各干支流上有28站(74次)超警戒水位,3站出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第三大洪水。据统计,全省受洪涝灾害126县、市、区,受灾人口639.2万人,死亡277人;受灾面积563万亩,成灾306万亩;损坏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9座,垮小(二)型水库2座;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损失4.1亿元,水利水电设施损失4.2亿元。经分析测算,2000年水利防洪工程减免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4.2亿元。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州、市为丽江、怒江、曲靖、红河、昭通、思茅、临沧。

七、水资源利用简析

(一)水量平衡分析

200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2451.85亿立方米,入省境水量1998.70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106.64亿立方米,出省境水量1843.26亿立方米,出国境水量2616.63亿立方米,总耗水量92.29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2000年全省地表水供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为5.6%(含水力发电为33.9%),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行政分区中,昆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最高,25.8%,其次为玉溪,22.4%,怒江最低,为0.7%。

在流域分区中,南盘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最高,为13.4%;怒江最低,为3.0%。

(三)用水指标

2000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6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733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1%;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每人每日181升,农村每人每日72升(含牲畜用水);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593立方米,其中水田亩均灌溉用水量777立方米,水浇地亩均灌溉用水量281立方米,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425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106立方米,不含火电用水量103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各项用水指标值均略有减少。地、州、市的各项用水指标值接近上年,见表5。

(四)水环境状况

1999年全省大部分河流、水库水质良好,有80.3%评价河长水质和82.4%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与1998年相比,没有增加新的污染水域。全省九大湖泊中,除泸沽湖、抚仙湖、洱海、阳宗海水质达法定水质标准外,其余5个湖泊水质超Ⅳ类标准,其中星云湖、滇池水质继续恶化。对水质在Ⅰ~Ⅱ类标准、水体质量尚好的泸沽湖、抚仙湖、洱海,应以严格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其余污染较重的湖泊,在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区域性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应加速综合治理。

 

附件:2000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完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