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水资源公报列表
左
右
公报检索
检索

2002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

来源:水资源处    发布时间:2003-06-11 16:09    浏览次数:

前 言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发布《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云南省水利厅的一项重要职责。《公报》向社会通报我省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本期《公报》为我省发布的第七期水资源公报。

《公报》编制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资料来源以水利部门的实测水文数据和水资源管理年报统计资料以及各地(州、市)报送材料为基础,收集了农业、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经过汇总和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一、综述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1.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493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1%,比常年增加2.3%,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总量2308.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05.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63.5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60.00亿立方米,入境水量1941.4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158.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28立方米,产水模数58.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省各类蓄水工程年末共蓄水73.4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5.5%;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6.49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0.78亿立方米。

全省总供用水量870.54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外供用水量14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河道内供用水量722.0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河道外供水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8.4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13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3.91亿立方米;河道外用水中,农业用水量(含林、牧、渔用水量)110.7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0.06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7.8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9.91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9.8亿吨(含火电直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70%,生活污水占30%。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评价参数和标准对全省河流9602公里、水库25座、湖泊9个、主要供水水源地31处评价,结果为: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河段、水库、供水水源地分别占78.2%、96.0%、100.0%;九大湖泊水质全湖为Ⅰ~Ⅲ类的仅有4个。

2002年1~4月全省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燥少雨,致使局部地区旱灾严重,经济作物损失16.39亿元。汛期降水极不均匀,单点暴雨突出,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洪涝灾害发生,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9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47亿元。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1.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493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1%,比常年增加2.3%,属平水年份。

全省降水量变幅在300~3600毫米之间,降水量高值区位于西部伊洛瓦底江流域和南部红河流域一带,低值区位于金沙江河谷奔子栏一带。滇中地区降水量变幅在600~1400毫米之间。

行政分区中,西双版纳州年降水量最大,为1771.7毫米,昭通市年降水量最小,为931.8毫米。与常年比,迪庆州偏多22.9%,属丰水年,西双版纳州和楚雄州分别偏多19.5%和18.6%,属偏丰水年;德宏州偏少25.1%,属枯水年,昭通市偏少12.7%,属偏枯水年,其余地、州、市接近常年,为平水年。与上年比,除迪庆州、怒江州和文山州分别增加25.0%、6.8%和2.5%外,其余地、州、市均有所减少。

流域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年降水量最大,为1722.8毫米,乌江最小,为670.3毫米。与常年比,长上干偏多16.9%,属丰水年;北盘江偏少22.3%,属枯水年,伊洛瓦底江和乌江分别偏少15.3%和12.5%,属偏枯水年,其余流域接近常年,属平水年。与上年比,除乌江增加8.5%外,其余流域均减少。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六大水系主要代表站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5%~95%,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多集中在5~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4%~80%。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305.2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84.9毫米,比上年减少10.0%,比常年增加3.7%。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径流深最大,为1315.4毫米,楚雄州年径流深最小,为315.8毫米。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多的有10个地、州、市,其中偏多10.0%以上的有西双版纳州、楚雄州、迪庆州、大理州、丽江市、玉溪市和怒江州;比常年偏少的有6个地、州、市,其中偏少10.0%以上的有德宏州、昭通市和保山市。与上年比,迪庆州、怒江州、玉溪市和文山州增加,其中迪庆州增加31.3%,其余地、州、市均减少。

流域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年径流深最大,为1061.9毫米,乌江年径流深最小,为355.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多的有金沙江、澜沧江、右江、长上干、乌江、南盘江和怒江,其中金沙江和澜沧江偏多在10.0%以上;伊洛瓦底江、北盘江和红河比常年偏少,其中伊洛瓦底江和北盘江偏少在10.0%以上。与上年比,除乌江和长上干增加外,其余流域均减少。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763.58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3.4%,地下水径流模数19.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为47.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楚雄州最小,仅6.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与常年比地下水资源量增加的有:西双版纳、迪庆、大理、丽江、玉溪、楚雄、昆明、怒江、临沧、文山10个地、州、市,其余6个地、州、市有所减少。

流域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为35.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北盘江最小,仅8.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与常年比,伊洛瓦底江、红河和北盘江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外,其余流域均增加。

(四)水资源总量

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2308.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0%,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7.0%,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58.6万立方米。

行政分区中,水资源总量比上年增加的有:迪庆、怒江、玉溪、西双版纳和文山5个州、市,其中迪庆州增加了31.3%,其余地、州、市增加在10.0%以内;比上年减少的有:临沧、德宏、思茅、保山、楚雄、红河、丽江、曲靖、大理、昭通和昆明11个地、州、市,其中临沧地区、德宏州、思茅地区减少20.0%以上,保山市、楚雄州、红河州、丽江市减少在10.0%~20.0%之间,曲靖市、大理州、昭通市和昆明市减少在10.0%以内。

流域分区中仅乌江和长上干水资源总量比上年增加,其余流域均比上年减少,其中伊洛瓦底江减少26.3%,澜沧江减少13.7%,其余流域减少在10.0%以内。

(五)出、入境水量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1941.4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3%,仅比常年减少0.08%,其中,从邻省入境水量1851.87亿立方米,从缅甸、越南、老挝等邻国入境水量89.55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出境水量4158.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5%,比常年增加0.5%,其中,流出省境的水量1917.07亿立方米,流出国境的水量2241.30亿立方米。

三、蓄水动态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省各类蓄水工程蓄水量73.40亿立方米,由于库塘供水较上年增加以及部分水库除险加固、空库施工影响蓄水的原因,2002年年末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7%,其中大型水库蓄水量20.29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8亿立方米;中型水库蓄水量23.1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4.13亿立方米;小型水库及小坝塘蓄水量30.02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04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中,昆明市年末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增加34.5%,思茅地区年末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增加4.1%,临沧地区增加7.6%,怒江州和迪庆州与上年持平,其余地、州、市均比上年减少。

程海、泸沽湖、滇池、阳宗海、星云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洱海九大湖泊2002年年末容水量286.49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0.78亿立方米。

四、供用水量

2002年全省总供用水量870.54亿立方米。

(一)河道外供水量

2002年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4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8.46亿立方米,为主要供水水源,占河道外供水量的93.2%,地下水源供水量6.13亿立方米,占4.1%;其他水源供水3.91亿立方米,占2.7%。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59.47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43.0%,引水工程供水量66.54亿立方米,占48.0%,提水工程供水量12.45亿立方米,占9.0%。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0.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5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从南盘江和澜沧江供调水0.55亿立方米,南盘江从红河调水0.33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中,昆明市河道外供水量最大,为19.44亿立方米,迪庆州最小,为1.62亿立方米。与上年比,德宏、玉溪、楚雄、大理、西双版纳5个州、市略有减少,其余11个地、州、市略有增加。

流域分区中,乌江和伊洛瓦底江河道外供水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其余8个流域均增加。

(二)河道内供水量

2002年为包括漫湾、鲁布革等大、中、小型水电站水力发电供水722.0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

(三)用水量

2002年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4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河道内用水量722.0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分别与河道外及河道内供水量持平。

河道外用水中,农业用水量(含林、牧、渔用水量)110.72亿立方米,占河道外用水量的74.5%;工业用水量20.06亿立方米,占13.5%;城镇生活用水量7.81亿立方米,占5.3%;农村生活用水量9.91亿立方米,占6.7%。与上年比,农业用水量增加0.3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增加1.71亿立方米;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用水量比上年增加0.57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减少0.37亿立方米。

 

 

(四)耗水量

2002年全省用水消耗量91.9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其中农业用水消耗量75.92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工业用水消耗量6.12亿立方米,比上年略有增加;生活用水消耗量9.88亿立方米,比上年略有减少。

(五)重要城市供用水量

2002年,昆明市、个旧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市、大理市城区及近郊区供水以地表水源为主,其中,昆明市、个旧市地表水源供水量分别占总供水量的73.0%和76.5%;玉溪市、楚雄市分别占86.4%和86.9%;曲靖市和大理市分别占94.7%和95.6%。各市用水量与供水量持平。人均生活用水量以昆明市最大,为237升/日·人,以个旧市最小,为180升/日·人;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以个旧市最大,为84立方米,以玉溪市最小,为30立方米。

五、水质

(一)河流水质

2002年全省监测评价河流67条,河段总长9602公里,其中金沙江流域2118公里,珠江流域1307公里(含:南盘江1017公里、北盘江80公里、右江210公里),红河流域1793公里,澜沧江流域2866公里,怒江流域973公里,伊洛瓦底江流域545公里。

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河长7509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8.2%;Ⅳ类河长708公里,占7.4%;Ⅴ类河长246公里,占2.5%;劣Ⅴ类河长1139公里,占11.9%。

枯水期水质相对于丰水期稍好,Ⅰ~Ⅲ类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83.3%,比丰水期多19.3%;Ⅳ类占5.4%,比丰水期少48.0%;Ⅴ类和劣Ⅴ类河长分别占3.8%、7.5%,比丰水期分别少48.8%、39.4%。

 

 

 

全省水质污染仍以有机污染为主,氨氮和总磷为大部分河段和湖库的主要污染物。各流域中,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相对严重的仍然是珠江流域的南盘江和北盘江,各流域劣Ⅴ类河长分别为:金沙江16.6%、珠江34.0%、红河6.7%、澜沧江5.7%、怒江6.2%。

(二)湖泊、水库水质

2002年九大湖泊中,泸沽湖水质为Ⅰ类;抚仙湖水质局部为Ⅰ类,大部分为Ⅱ类;阳宗海为Ⅱ类;洱海除靠近西洱河出口一带为Ⅲ类外均为Ⅱ类;异龙湖Ⅳ类,主要影响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滇池外海大部分为Ⅳ类,外海局部、草海为劣Ⅴ类,主要影响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杞麓湖局部为Ⅳ类,大部分为劣Ⅴ类,主要影响指标为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星云湖、程海为劣Ⅴ类,主要影响指标:星云湖为pH和高锰酸盐指数,程海为pH和氟化物。富营养化程度变化不大,仍为:泸沽湖贫营养,程海、阳宗海、抚仙湖、洱海中营养,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富营养。

4座大型水库中,松华坝水库为Ⅰ类,渔洞、独木水库为Ⅱ类,柴石滩水库为Ⅲ类。21座中、小型水库中,水质为Ⅰ类的有花山、勐板河、牛坝荒、博尚、中山5座;水质为Ⅱ类的有九龙甸、西静河、潇湘、信房、洗马河、北庙、姐勒、柴河、大河、尹家嘴、东风、白云、丰收、芒究、西河15座,水质为Ⅳ类的是毛板桥水库(因除险加固,未正常蓄水)。

(三)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

2002年全省监测评价31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其中25个为地表水水源地,6个为地下水水源地。各水源地全年、枯水期、丰水期水质均保持在Ⅰ~Ⅲ类之间,全部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四)废污水排放

2002年全省废污水年排放总量19.8亿立方米,日平均排放量542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日均排放量为382万立方米,占70%,城镇生活污水日均排放量为160万立方米,占30%,均比上年有所增加。金沙江、南盘江仍然是全省废污水排放量最多的流域,分别占全省排放量的40.2%、29.8%。行政分区中,昆明市是废污水年排放量最多的地区,占全省排放量的36.6%,其次为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楚雄州,所占比例在5.5%至12.5%之间。

六、水资源利用分析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2002年由于暖冬天气突出,冬春连旱致使局部地区旱灾严重,库塘供水较上年增多,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4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均比上年增加。

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4%,比上年略高,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行政分区中,昆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怒江州最低。

流域分区中,南盘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右江最低。

(二)用水指标

2002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43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48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2%;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70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其中,水田751立方米,水浇地263立方米,菜田40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不含火电)用水量227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54升/日·人,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8升/日·人。

(三)水环境状况

2002年全省大部分江河湖库水质状况良好,局部地区污染仍然突出,尤其在汛期。河流水质显示出点源污染有所控制,面源污染相对突出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丰水期受降雨径流冲刷,地表水面源污染严重,水质明显劣于枯水期。湖库水质变化不大,富营养状况与上年相当。

七、重要水事

(一)旱灾

2002年1~4月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燥少雨,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偏高2~3℃,致使局部地区旱灾严重。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716.08千公顷;202万人和146万大牲畜饮水出现困难,损失粮食71万吨,经济作物损失16.39亿元。

(二)洪涝灾害

2002年我省较常年提前10~15天进入雨季,据全省154个报汛站报汛资料统计,全省汛期日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有299站次,其中超过100毫米的19站次。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单点暴雨、大暴雨发生频繁。

全省六大流域中,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103次,其中3站次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大洪水,1站次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7站次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三大洪水。

据统计,全省16个地、州、市,117个县(市、区),1308个乡(镇),874万人受灾,13个城市受淹,房屋倒塌5.77万间,因灾死亡总人数351人;农作物受灾448.03千公顷,成灾259.02千公顷,绝收92.32千公顷,减收粮食49.58万吨;损坏小型水库59座,冲毁坝塘1707座,损坏灌溉设施25263处、水文测站36个、水电站26座。洪涝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9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47亿元。

 

附件:2002年云南省水资源公(完整版)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