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水资源公报列表
左
右
公报检索
检索

2005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

来源:水资源处    发布时间:2006-01-11 15:34    浏览次数:

前 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2005年,我省受降水量减少的影响,来水量较常年明显减少,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初夏干旱,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本期《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为云南省水利厅发布的第十期水资源公报。编制依据为《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资料来源以水利部门的实测水文数据和水资源管理年报统计资料以及各州、市报送材料为基础,收集了统计、环保、气象、农业、城建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经过汇总和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综 述

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51.8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4413.7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9.9%,属正常偏枯水年份。

全省水资源量总量1846.43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16.5%。入境水量1617.1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380.1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48.2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149立方米。

2005年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量80.5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5%,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6.26亿立方米,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46.8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40.1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6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59亿立方米。河道外用水量与供水量持平,其中生产用水量132.5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3.3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90亿立方米。

全省河道内供用水量,即水力发电供用水量1051.1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7%。

全省共评价9707.3千米河长,26座水库,35处主要供水水源地及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符合地表水水资源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段、水库、供水水源地分别占81.1%、88.5%、92.9%。九大高原湖泊水质全湖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仅有3个。

评价的水功能一级区119个,水质达标率为62.3%;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达标率分别为64.3%、75.1%、50.0%和54.3%。

2001年—2005年重要水体主要污染物趋势分析显示:77.2%无显著趋势,15.7%呈明显上升趋势,仅7.1%呈下降趋势。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51.8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4413.7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9.9%,比上年减少7.0%,属正常偏枯水年份。

2005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降水量变幅在329毫米—3458毫米之间,降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与常年分布大体一致,但降水量明显偏小。西部伊洛瓦底江流域和南部澜沧江、红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为降水量高值区,北部金沙江河谷一带为降水量低值区,中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6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降水量最大,为2068.4毫米,昭通市最小,为846.6毫米。降水量与常年相比,迪庆州增长12.0%,西双版纳、丽江、楚雄和怒江4个州、市接近常年,其余州、市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临沧市减少最多,达21.0%。与上年相比,曲靖市和西双版纳州年降水量分别增长7.9%和5.6%,思茅、玉溪、大理、保山、德宏和临沧6个州、市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余州、市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资源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年降水量最大,为1871.9毫米,长上片最小,为842.2毫米。降水量与常年相比,金沙江石鼓以上增长7.9%,其余分区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长上片减少最多,达16.4%。与上年相比,北盘江年降水量增长11.0%,澜沧江、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有所减少,其余分区与上年基本持平。

代表站汛期(5月—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2.7%—86.7%,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集中在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8%—72.6%。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46.43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81.8毫米,比常年减少16.5%,比上年减少12.3%。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径流深最大,为1483.7毫米,楚雄州年径流深最小,为206.1毫米。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迪庆州增加17.9%,怒江州和丽江市基本持平,其余州、市有不同程度减少,临沧市减少最多,达38.4%。与上年相比,西双版纳、楚雄、丽江、玉溪、大理、保山、德宏和临沧8个州、市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余州、市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资源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年径流深最大,为1044.1毫米,金沙江石鼓以下最小,为308.9毫米。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金沙江石鼓以上增加22.8%,其余分区有不同程度减少,长上片减少最多,达28.4%。与上年相比,北盘江增加了8.3%,长上片、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余分区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5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660.34亿立方米,由于降水减少的原因,地下水资源量比常年减少13.9%,比上年减少8.3%。地下水径流模数17.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为50.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楚雄州最小,仅5.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迪庆州和怒江州分别增加15.8%和14.4%,楚雄、玉溪、曲靖和文山4个州、市与常年基本持平,其余州、市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临沧市减少最多,达34.7%。与上年相比,地下水资源量增加的有曲靖市、怒江州和文山州,丽江、临沧、大理、保山和德宏5个州、市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余州、市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资源分区中,伊洛瓦底江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为36.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北盘江最小,仅8.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金沙江石鼓以上增加了23.9%,其余分区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上年相比,北盘江增加较多,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余分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水资源总量

200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846.43亿立方米,产水模数48.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量4149立方米。

五、出、入境水量

2005年全省入境水量1617.14亿立方米,其中,从邻省入境水量1597.69亿立方米,从邻国入境水量19.45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3380.14亿立方米,其中,流到邻省1425.63亿立方米,流到邻国1954.51亿立方米。

入境和出境水量均比常年偏少,分别偏少2.0%和11.8%。

蓄水动态

一、水库蓄水动态

2005年,全省水利工程年末蓄水总量80.5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5%,其中,毛家村、鲁布革、漫湾和大朝山4座大型电站水库年末蓄水量18.51亿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型水库(含4座大型电站水库)蓄水量减少了1.5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蓄水量增加了1.41亿立方米,小型水库蓄水量减少了1.78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中,昭通、大理、德宏、昆明、曲靖、丽江和玉溪7个州、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怒江州与上年持平,其余州、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

二、湖泊容水量

2005年,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6.26亿立方米,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供用耗排水量

一、河道外供水量

2005年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46.8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40.17亿立方米,占河道外供水量的95.5%,地下水源供水量6.06亿立方米,占河道外供水量的4.1%,其他水源供水量0.59亿立方米,仅占河道外供水量的0.4%。与上年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了0.1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增加了0.14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减少了0.06亿立方米。

河道外供水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42.2%,引水工程供水量占48.1%,提水工程供水量占8.7%,跨流域调水占1.0%。与上年相比,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供水量分别减少了0.53亿立方米和0.49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增加了0.03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增加了0.81亿立方米。

二、河道外用水量

2005年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46.82亿立方米,与河道外供水量持平,其中生产用水量132.54亿立方米,占河道外用水量的90.3%,生活用水量13.38亿立方米,占河道外用水量的9.1%,生态环境用水量0.90亿立方米,占河道外用水量的0.6%。

生产用水量中,第一产业用水量111.50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量18.97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量2.07亿立方米。

三、河道内供用水量

2005年全省河道内供用水量,即水力发电供用水量1051.1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7%,其中漫湾和大朝山电站水力发电供用水量分别为300亿立方米和260亿立方米。

四、用水消耗量

2005年,全省用水消耗量84.6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0.5%,其中,第一产业用水消耗量71.18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消耗量4.91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消耗量0.5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消耗量7.16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消耗量0.90亿立方米。

五、重要城市建成区供用水量

2005年,全省6个重要城市供水量与用水量持平。

城市供水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昆明、曲靖、玉溪、昭通和保山5市供水量分别占各市总供水量的90.0%以上,丽江市地表水源供水量占70.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29.8%,仅昆明市有污水处理回用供水。

城市用水量中工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公共用水。人均用水量比上年略有增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稍减少。

六、废污水排放量

2005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15.3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7.2%,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4.7%,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1%。由于第二、第三产业及生活用水量增加的原因,废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了4.4%。

水资源质量

一、河流水质

2005年全省监测评价河流67条,河段总长9707.3千米。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7869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81.1%;Ⅳ类水质的河长315千米,占3.2%;Ⅴ类水质的河长185千米,占1.9%;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1338.3千米,占13.8%。

枯水期水质相对于丰水期稍好。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77.6%,比丰水期多9.0%;Ⅳ类和Ⅴ类水质河长分别占4.6%、2.6%,比丰水期少8.9%、2.0%;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占15.1%,比丰水期多1.9%。

长江流域 评价河长2460千米,金沙江石鼓以上干流评价河长20千米,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石鼓以下干流评价河长2440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0.8%、劣于Ⅲ类标准的占19.2%,其中,劣于Ⅴ类标准的占13.7%。

珠江流域 评价河长1307千米。南盘江1017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0%,劣于Ⅲ类标准的河长占73.8%,其中,劣于Ⅴ类的占56.6%;北盘江80千米评价河长,水质均劣于Ⅴ类标准;右江210千米评价河长,水质均为Ⅱ类。

红河流域 评价河长1543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91.3%,劣于Ⅲ类标准的河长占8.7%,其中,劣于Ⅴ类标准的占7.8%。

澜沧江流域 评价河长2879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94.3%,劣于Ⅲ类标准的河长5.7%,其中,劣于Ⅴ类标准的河长占2.1%。

怒江流域 评价河长973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97.9%,符合Ⅴ类标准的河长占2.1%。

伊洛瓦底江流域 评价河长545千米,水质良好,均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

备注:长上片水资源分区无监测站点,故未作评价。

各流域按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河长比例大小排序如下: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红河>长江>珠江。

评价结果显示,全省水质污染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为大部分河段的主要污染物。各水资源分区中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相对严重的仍然是珠江流域的南盘江,劣于Ⅴ类标准河长占南盘江评价河长的74.7%。

二、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2005年全省监测评价水功能区一级区119个,占全省357个一级水功能区的33.3%。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评价,参评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为62.3%;保护区64.5%,保留区75.1%,缓冲区50%,开发利用区54.0%。

长江流域评价水功能一级区44个,水质目标达标率为62.3%;珠江流域评价25个,水质目标达标率37.6%;红河、澜沧江、怒江、伊落瓦底江流域评价数分别为12个、22个、7个和9个,水质目标达标率分别为73.3%、65.9%、71.4%和100%。

三、湖泊、水库水质概况

九大湖泊水质:

泸沽湖水质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抚仙湖及洱海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阳宗海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星云湖、杞麓湖为符合地表水Ⅴ类标准;滇池、程海、异龙湖劣于Ⅴ类标准,其中:滇池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磷、总氮、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pH;杞麓湖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星云湖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程海为pH、氟化物;异龙湖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pH。

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为:泸沽湖贫营养,程海、阳宗海、抚仙湖、洱海、杞麓湖、异龙湖中营养,滇池、星云湖富营养。

水库水质:

评价26座水库的水质。4座大型水库中,渔洞水质为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独木水库、松华坝水库符合地表水Ⅳ类标准,独木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锰,松华坝水库为总氮;柴石滩水库水质劣于地表水Ⅴ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22座中、小型水库中,水质符合地表水Ⅰ类的有花山;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的有九龙甸、西河、信房、丰收、茈碧湖、海西海、北庙、中山、勐板河、姐勒、芒究11座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有柴河、大河、西静河、东风、毛板桥、潇湘、五里冲、菲白、洗马河、博尚等水库10座。

四、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

2005年全省监测评价35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其中27个为地表水水源地,8个为地下水水源地。地表水水源地中水质全年合格的有26个,占96.3%;年均值评价不合格的2个,为昆明五水厂(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和松花坝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均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五、2001年—2005年重要水体水质趋势分析

本次水质趋势分析的评价指标选用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为必评项目,湖库增加总磷、总氮(缺少总氮监测数据的用氨氮加硝酸盐氮代替),部分站点根据其实际情况增加特殊项目:如程海增加pH、氟化物,蛮耗站增加铅等。

按照水质站点和主要分析项目统计,全省有77.2%的站项无显著趋势,15.7%有显著上升趋势,仅7.1%有显著下降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全省水质状况基本稳定,有上升趋势的站项较下降趋势多一倍左右,水质污染呈恶化趋势。

长江流域:程海的氨氮和总氮有显著下降趋势;尹家嘴水库、松华坝水库的总氮有高度显著上升的趋势;云龙水库总磷有显著下降趋势;螳螂川下段的氟化物有显著上升趋势。

珠江流域:星云湖、杞麓湖、东风水库氨氮有显著上升趋势;西河的汤池断面和星云湖的海门桥断面总磷有显著上升趋势;花山水库的总氮有显著上升趋势。

西南诸河:元江的蛮耗断面铅有显著上升趋势;洱海的氨氮和总氮有显著上升趋势;博尚水库的总氮有显著上升趋势。

2001年—2005 年水质趋势分析结果统计表

水资源利用简析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2005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少,水利工程年末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5%,湖泊容水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河道外用水量比上年减少0.0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6.6%。

二、用水指标

2005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30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420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5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不含火电)用水量131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不含城镇公共用水量)130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2升/日。

重要水事

一、旱灾

2005年,我省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为严重的初夏干旱。

2004年底,我省降水普遍偏少,2005年1月—2月气温异常偏高,冬春干旱逐渐加剧;进入4月后,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晴空少云,辐射强,水汽蒸发大,降水偏少至特少,初夏干旱突出,灾情进一步发展。雨季开始时间晚,2005年6月中旬,全省开始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旱情才逐步得到缓解。旱情呈现以下5个明显特点:

高温天气突出:2005年1月—2月气温异常偏高,5月10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白天的最高气温维持在多年特高水平。

受灾范围广:全省有93个县(市、区)受旱,其中,特大干旱的有3个,严重干旱的有29个,中度干旱的有35个,轻度干旱的有26个。

受旱程度深:2005年4月—5月,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到特少,累计降水量少于50毫米的有57个县,其中有23个县降水量小于20毫米;6月1日—13日,有82个县的累计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持续时间长:我省的旱灾主要出现在春季,但自2004年底以来,全省发生了持续半年多的冬春夏连旱。

灾情影响严重:遭受严重干旱的大理、临沧、楚雄、曲靖、昆明、红河等州、市,大多数是我省的烤烟和粮食主产区。持续的高温干旱给全省农业、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以及水力发电、航运、工业生产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全省因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53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

二、洪涝灾害

2005年6月中旬,全省普遍进入雨季,受区域性降雨和单点暴雨的影响,7月—8月,在我省昆明、大理、丽江、思茅、迪庆和临沧等州、市先后发生了局部洪灾和泥石流灾害。8月3日—12日,在金沙江上游干支流发生大洪水,干流洪水使水位持续上涨10天,8月12日13时,石鼓水文站测得50年一遇洪峰流量8940m3/s,丽江市沿岸河谷坝区受灾严重,全市受灾21个乡镇,农作物受灾12.8万亩,造成经济损失7786万元。10月3日晚上11时,大理州祥云县突降单点暴雨,5个多小时雨量达77—125毫米,暴雨导致6013人受灾,倒塌房屋133间。农作物受灾2万亩,部分水利、公路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04万元。

洪涝灾害共造成125个县(市)、1064个(次)乡(镇)、42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6人,受淹城市5个,倒塌房屋1.1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76.9万亩,成灾面积222.7万亩,绝收面积63万亩;粮食减收22.43万吨,大牲畜死亡1.44万(头、只),淡水养殖损失4万吨;

因灾公路中断661条次,毁坏路基(面)铁路3.02千米、公路1002.94千米,损坏通讯线路163.09千米,损坏输电线路181千米,损坏小型水库15座,损坏堤防854处165.9千米,堤防决口366处215千米,损坏水闸92座,损坏灌溉设施14215处,损坏机电泵站46座,损坏水电站57座,洪涝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35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

 

附件:2005年云南省水资源公(完整版)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