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水资源公报列表
左
右
公报检索
检索

2006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

来源:水资源处    发布时间:2007-08-22 13:15    浏览次数:

前 言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6年,我省主要江河来水偏少,局部旱情突出,16个州(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本期《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为云南省水利厅发布的第十一期《公报》。《公报》以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要求的内容和技术标准为编制依据,以水文部门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及各州(市)报送的供用水资料为基础,并收集统计、气象、农业和城建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综 述

2006年云南省为偏枯水年份。全省平均降水量1099.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215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14.0%。

全省水资源总量1712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22.6%。全省入境水量125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87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800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44.7万立方米。

2006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量68.0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4.5%;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5.1亿立方米,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8.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20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60亿立方米。河道外用水量与供水量持平,其中生产用水量130.2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3.70亿立方米,城镇生态环境用水量0.90亿立方米。

全省水力发电用水量1052亿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6年全省水质状况较上年略有下降。大部分污染严重的河段水质未得到改善,局部增加了劣Ⅴ类河段;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状况与上年基本持平。2006年我省共评价河长10302千米,水库27座,35处主要供水水源地及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符合地表水资源质量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长、水库、供水水源分别占评价数的72.4%、77.8%和85.2%。

监测评价水功能一级区125个,水质达标率为56.0%;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达标率分别为50.0%、68.3%、60.0%和49.0%。

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5.46亿立方米(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较上年增加1.9%。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6年属偏枯水年份,各州(市)及各水资源分区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1099.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215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14.0%,比上年减少4.5%。

全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实测年降水量在343.0毫米~3151.7毫米之间。降水量高值区分布在西部、南部国境线一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其中红河流域南部国境线一带年降水量大于3000毫米;低值区分布在金沙江河谷、澜沧江河谷中段、滇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其中金沙江奔子栏一带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

行政分区中,年降水量以怒江州1784.8毫米为最大,丽江市706.1毫米为最小。与常年比,德宏州年降水量减少31.1%;保山、大理、丽江3个州(市)减少20%~30%;昭通、楚雄、昆明、怒江、文山、曲靖、红河7个州(市)减少10%~20%;西双版纳州、玉溪市分别减少5.8%和6.5%;思茅、临沧、迪庆3个州(市)与常年基本持平。与上年比,昭通、思茅、临沧3市年降水量分别增多6.2%、10.5%和22.9%;丽江市减少27.4%;迪庆、楚雄、怒江、德宏4个州(市)降水量减少10%~20%;其余州(市)减少10%以内。

水资源分区中,年降水量以伊洛瓦底江1605.0毫米为最大,北盘江769.2毫米为最小。与常年比,伊洛瓦底江和北盘江年降水量分别减少27.0%和22.8%;怒江、右江、南盘江、红河、金沙江石鼓以下减少10%~20%;金沙江石鼓以上减少6.1%;澜沧江和长上片区与常年基本持平。与上年比,长上片区年降水量增多18.4%;金沙江石鼓以下、金沙江石鼓以上、伊洛瓦底江和北盘江减少10%~20%;其余分区与常年基本持平。

降水量年内分配与常年基本一致。代表站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6%~95.1%,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1.1%~69.0%。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6年各州(市)及各水资源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少。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71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46.7毫米。比常年减少22.6%,比上年减少7.3%。

行政分区中,年径流深以怒江州1184毫米为最大,楚雄州152.5毫米为最小。与常年比,丽江市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5%;楚雄、德宏、大理3个州减少30%~40%;昆明、怒江、昭通、曲靖、红河、文山、保山7个州(市)减少20%~30%;临沧、迪庆、玉溪3个州(市)减少10%~20%;西双版纳州、思茅市分别减少6.5%、7.0%。与上年比,西双版纳、思茅、昭通、临沧4个州(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增多11.1%、15.6%、18.7%、40.8%;丽江市减少37.8%,怒江、迪庆、楚雄3个州(市)减少20%~30%;玉溪、红河、大理、昆明、文山5个州(市)减少10%~20%;曲靖、保山、德宏3个州(市)减少在10%以内。

水资源分区中,年径流深以伊洛瓦底江911.0毫米为最大,金沙江石鼓以下257.3毫米为最小。与常年比,伊洛瓦底江、北盘江、金沙江石鼓以下地表水资源量分别减少35.7%、33.1%、30.6%;红河、南盘江分别减少24.6%、23.5%;其余分区减少10%~20%。与上年比,长上片区、澜沧江地表水资源量分别增加20.0%、7.8%;金沙江石鼓以上、北盘江分别减少33.6%、26.5%;金沙江石鼓以下、伊洛瓦底江分别减少16.7%、12.7%;其余分区减少在10%以内。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6年各州(市)及各水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少。全省地下水资源量615.0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模数16.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比常年减少19.8%,比上年减少6.9%。

行政分区中,地下水径流模数以怒江州39.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大,楚雄州3.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小。与常年比,大理州、丽江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减少42.6%、40.7%;德宏州、保山市分别减少38.9%、31.4%;玉溪、文山、红河、昭通、昆明、楚雄6个州(市)减少20%~30%;迪庆、曲靖、临沧3个州(市)减少10%~20%;怒江州减少9.3%;思茅市、西双版纳州与常年基本持平。与上年比,临沧、思茅、西双版纳3个州(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增多25.5%、19.9%、16.0%;丽江市、楚雄州分别减少35.0%、32.3%;昆明、怒江、大理、迪庆4个州(市)减少20%~30%,德宏、曲靖、红河、玉溪、文山5个州(市)减少10%~20%,昭通、保山2市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资源分区中,地下水径流模数以伊洛瓦底江29.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大,北盘江7.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小。与常年比,伊洛瓦底江、金沙江石鼓以下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减少37.3%、30.2%;红河、北盘江分别减少22.4%、22.0%;金沙江石鼓以上、右江、怒江、南盘江减少10%~20%;澜沧江、长上片区减少10%以内。与上年比,澜沧江、长上片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增多18.3%、7.2%;金沙江石鼓以上、金沙江石鼓以下分别减少30.5%、24.1%;红河、南盘江、北盘江、伊洛瓦底江减少10%~20%;右江、怒江减少10%以内。

四、水资源总量

200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712亿立方米,产水模数44.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量3800立方米。

五、出、入境水量

2006年全省入境水量1250亿立方米,其中,邻省入境水量1231亿立方米,邻国入境水量19.0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2879亿立方米,其中,流入邻省1147亿立方米,流入邻国1732亿立方米。

入境水量和出境水量比常年分别偏少24.3%和24.9%。

蓄水动态

一、水库蓄水动态

2006年,全省水利工程年末蓄水总量68.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5%。松华坝、云龙、渔洞、柴石滩、独木、茄子山6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3.5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49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72座,年末蓄水量28.2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28亿立方米;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6.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13亿立方米。

毛家村、鲁布革、漫湾、大朝山4座大型电站水库年末蓄水量18.03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中,文山、丽江、大理、楚雄4个州(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迪庆州与上年持平,其余州(市)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

二、湖泊容水量

2006年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5.1亿立方米,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供用耗排水量

一、河道外供水量

2006年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8.0亿立方米,占河道外供水量的95.4%,地下水源供水量6.20亿立方米,占4.2%,其他水源供水量0.60亿立方米,占0.4%。与上年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2.1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增加0.09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0.03亿立方米。

河道外供水以地表水源为主,蓄水工程供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42.7%,引水工程供水量占47.8%,提水工程供水量占9.0%,跨流域调水量占0.5%。与上年比,蓄水工程、引水工程供水量分别减少0.19亿立方米、1.47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增加0.30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量减少0.79亿立方米。

跨流域调水中,曲靖市从南盘江调水0.03亿立方米到金沙江石鼓以下段,调水量比上年增加0.01亿立方米;红河州从红河调水0.20亿立方米到南盘江,调水量比上年减少0.21亿立方米;大理州从澜沧江调水0.40亿立方米到金沙江石鼓以下段,调水量比上年减少0.59亿立方米。

二、河道外用水量

2006年全省河道外用水量与供水量持平,为144.8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量130.2亿立方米,占河道外用水量的90.0%,生活用水量13.70亿立方米,占9.4%,城镇生态环境用水量0.90亿立方米,占0.6%。

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用水量108.7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量19.40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量2.10亿立方米。

三、河道内供用水量

2006年全省水力发电用水量与上年持平,为1052亿立方米,其中,漫湾、大朝山电站水力发电用水量分别为281.1亿立方米、299.4亿立方米,各州(市)水力发电用水量471.5亿立方米。

四、用水消耗量

2006年,全省用水消耗量8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1.7%。其中,生产用水消耗量74.86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消耗量7.24亿立方米,城镇生态环境用水消耗量0.90亿立方米。

生产用水消耗量中,第一产业用水消耗量69.32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消耗量5.01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消耗量0.53亿立方米。

五、重要城市建成区供用水量

昆明、曲靖、玉溪、昭通、保山、丽江6个城市建成区用水量与供水量持平。昆明市用水量5.6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2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1.74亿立方米;曲靖市用水量0.8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7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0.18亿立方米;玉溪市用水量1.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14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0.12亿立方米;昭通市用水量0.3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2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0.09亿立方米;保山市用水量0.2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3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0.10亿立方米;丽江市用水量0.2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1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0.09亿立方米。

六、废污水排放量

200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15.46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9%,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4.18亿立方米,占总排放量的27.0%;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0.02亿立方米,占64.8%;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6亿立方米,占8.2%。

水资源质量

一、河流水质

2006年全省监测评价河流72条,河段总长10302千米。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7455.5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72.4%;Ⅳ类水质的河长433.0千米,占4.2%;Ⅴ类水质的河长481.0千米,占4.7%;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1932.5千米,占18.7%。

枯水期水质相对于丰水期稍好。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72.6%,比丰水期多4.0%;Ⅳ类和Ⅴ类水质河长分别占5.5%、2.7%,比丰水期少4.4%、4.6%;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占19.2%,比丰水期多5.1%。

长江流域 评价河长2410.0千米。金沙江石鼓以上区评价河长20.0千米,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金沙江石鼓以下区评价河长2390.0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2.3%,Ⅴ类~劣Ⅴ类的占41.7%。

珠江流域 评价河长1445.1千米。南盘江区1155.1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32.3%,Ⅴ类~劣Ⅴ类的占56.4%;北盘江区评价河长80.0千米,水质均劣于Ⅴ类标准;右江区评价河长210.0千米,水质均为Ⅱ类。

红河流域 评价河长1930.3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85.3%,Ⅴ类~劣Ⅴ类的占14.7%。

澜沧江流域 评价河长2932.3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93.3%,劣Ⅴ类的占4.6%。

怒江流域 评价河长973.0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82.7%,劣Ⅴ类的占10.3%。

伊洛瓦底江流域 评价河长611.3千米,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73.8%,Ⅴ类的占19.6%。

备注:长上片区无监测站点,故未作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全省水质污染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为大部分河段的主要污染物。各水资源分区中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相对严重的仍然是珠江流域的北盘江和南盘江。

二、干流水质状况

长江干流 金沙江入境处至华坪出境处水质为Ⅱ类,元谋大湾子至永善段水质为Ⅲ类,永善至出境处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

珠江干流 珠江源头沾益段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沾益至宜良段水质较差,均劣于Ⅴ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是总磷、总氮、氨氮、砷、汞、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开远至弥勒段水质为Ⅲ~Ⅳ类标准;弥勒至罗平段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总磷、砷、氨氮、氟化物。

红河干流 个旧段水质为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铅,其余河段水质优于Ⅲ类。

澜沧江干流 水质均优于Ⅲ类标准。

怒江干流 水质均优于Ⅲ类标准。

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2006年全省监测评价水功能一级区125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评价,参评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为56.0%;保护区50.0%,保留区68.3%,缓冲区60.0%,开发利用区49.0%。

长江流域评价水功能一级区44个,水质管理目标达标率为43.2%;珠江流域评价27个,达标率55.6%;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流域评价数分别为12个、24个、7个、11个,达标率分别为58.3%、54.2%、42.9%、36.4%。

四、湖泊、水库水质概况

九大高原湖泊水质 泸沽湖水质为Ⅰ类,处于贫营养状况;抚仙湖为Ⅱ类,处于中营养状况;阳宗海、洱海为Ⅲ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况;星云湖为Ⅴ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况;程海、异龙湖劣于Ⅴ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况;滇池、杞麓湖劣于Ⅴ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况。滇池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磷、总氮、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pH;杞麓湖为总磷、总氮、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星云湖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程海为pH、氟化物;异龙湖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

水库水质 27座水库参加水质评价。5座大型水库中,云龙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渔洞水库水质为Ⅲ类;独木水库、松华坝水库水质为Ⅳ类,独木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锰和总氮、松华坝水库为总氮;柴石滩水库水质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22座中、小型水库中,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的有九龙甸、西静河、信房、丰收、茈碧湖、海西海、北庙、勐板河、姐勒9座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有大河、西河、东风、花山、潇湘、中山、五里冲、菲白、洗马河、芒究等10座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Ⅳ类的有柴河、博尚,主要超标项目均为总磷;水质符合地表水Ⅴ类的有毛板桥水库(因水库除险加固,对水质有所影响),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为:27座水库中除九龙甸、茈碧湖、海西海、北庙、姐勒、芒究6座为中营养外,其他21座水库均为轻度富营养。

五、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

2006年全省监测评价35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水源地27个,地下水水源地8个。地表水水源地中年均值评价合格的有23个,占85.2%;不合格的有4个,为昆明五水厂(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松华坝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柴河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博尚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均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水资源利用简析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2006年全省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少22.6%,河道外用水量比上年减少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6%。行政分区中,昆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为31.5%,怒江州最低,为0.7%;水资源分区中,南盘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为17.3%,怒江最低,为3.3%。

二、用水指标

2006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27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36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4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不含火电)用水量133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不含城镇公共用水量)135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4升/日。

重要水事

一、旱灾

2006年全省高温天气突出,降水偏少,旱情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受旱范围广。全省共有102个县(市)月平均气温为偏高至特高,有12个县(市)突破或平历史极大值。入汛后降水不足,大多数河流水量偏少。由于暖冬的影响,全省旱情出现比较早,除5、10两个月的降水量多于常年外,其余大部时间降水量均较常年少。据统计,2006年全省16个州(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受旱面积1298千公顷,其中,成灾642千公顷、绝收154千公顷,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

二、洪涝灾害

2006年全省降水量总体偏少,但由于特殊的气象和地理地貌条件,本年度全省局部区域暴雨和单点暴雨的发生频率较高,全省181个报汛站共发生大暴雨22站次,暴雨384站次,大雨1694站次。10月上、中旬,全省出现了连续性的强降雨天气,降水的集中程度较高,强度较大。

全省汛期各流域共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43站次,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和10月,两个月共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9站次,占全年发生总站次的67.4%。

据统计,2006年全省共有16个州(市)123个县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8个城市受淹,受灾人口547万,农作物受灾298千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15亿元,因灾死亡122人。

 

附件:2006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完整版)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