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底
水资源公报列表
左
右
公报检索
检索

2023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

来源:水资源处    发布时间:2024-09-14 11:52    浏览次数:

目 录

综 述 1

水资源量 2

一、降水量 2

二、地表水资源量 8

三、地下水资源量 10

四、水资源总量 11

五、出入境水量 13

蓄水动态 14

一、水库蓄水动态 14

二、湖泊蓄水量 15

水资源开发利用 16

一、河道外供水量 16

二、河道外用水量 18

三、用水水平 20

四、用水消耗量 22

综 述

2023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50.3毫米,降水总量4025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16.8%;地表水资源量150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91.4毫米,较常年偏少29.8%,属枯水年;地下水资源量533.1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24.1%;全省水资源总量1502亿立方米。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39.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水资源量3216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103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381亿立方米。

全省统计的供河道外用水的大、中、小型水库以及坝塘年末蓄水总量87.9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3.1%。九大高原湖泊年末蓄水量288.7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75亿立方米。

全省河道外供用水量162.3亿立方米,全省用水消耗量101.7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62.7%。

全省河道外人均用水量347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5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8立方米,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345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155升/日,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13升/日。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23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50.3毫米,降水总量4025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16.8%。1997-2023年全省年降水量变化见图1。

图1 1997—2023年全省年降水量变化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降水量见表2,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见图2。

图2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

表2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降水量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降水量最大,为1960.9毫米;昆明市最小,为664.1毫米。16个州(市)年降水量较常年均偏少,其中:曲靖、昆明、玉溪、楚雄、西双版纳和普洱6个州(市)偏少34.0%~20.3%;红河、丽江、文山、保山、临沧和昭通6个州(市)偏少18.5%~10.6%;迪庆、怒江、德宏和大理4个州(市)偏少7.4%~1.7%。2023年行政分区降水量见表3,2023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见图3。

图3 2023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

表3 2023年行政分区降水量

全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实测年降水量在247.0~3846.5毫米之间,最大为德宏州盈江县昔马乡昔马雨量站,最小为迪庆州德钦县佛山乡佛山雨量站。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怒山山脉地区及西部、南部国境线一带,主要涵盖德宏州西部及东南部、保山市西南部及西北部、怒江州西北部及中部、红河州南部等区域。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下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的干热河谷和坝子地区,主要涵盖迪庆州北部及西北部、丽江市北部及南部、大理州东部及北部、楚雄州大部、昆明市北部及南部、曲靖市中部及南部、昭通市西部、玉溪市大部、红河州北部及中部等区域。2023年全省年降水量等值线见图4,2023年全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见图5。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代表站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7.6%~97.2%,除滇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在80%以上。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4.6%~83.4%,多发生在5~8月或6~9月。2023年部分典型代表站降水年内分配过程见图6。

图4 2023年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

图5 2023年年降水量距平图(单位:%)

图6 2023年部分典型代表站降水年内分配过程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2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50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91.4毫米,较常年偏少29.8%,属枯水年。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见图7。

图7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径流深最大,为1231.7毫米;楚雄州最小,为120.1毫米。16个州(市)年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均偏少,其中:玉溪、昆明、曲靖和楚雄4个州(市)偏少51.1%~44.1%;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和丽江5个州(市)偏少36.5%~36.2%;临沧、保山、怒江、昭通、大理、迪庆和德宏7个州(市)偏少28.7%~10.8%。2023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见图8。

图8 2023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23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533.1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24.1%。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见图9。

图9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

行政分区中,16个州(市)年地下水资源量均较常年偏少,其中:昆明、楚雄、曲靖和玉溪4个州(市)偏少51.0%~40.7%;普洱、文山、红河、丽江和西双版纳5个州(市)偏少34.3%~23.3%;昭通、保山、迪庆和怒江4个州(市)偏少18.5%~11.8%;临沧、大理和德宏3个州(市)偏少9.7%~6.7%。2023年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见图10。

图10 2023年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

四、水资源总量

202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502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29.8%。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39.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水资源量3216立方米。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4,2023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5,1997—202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变化见图11。

图11 1997—202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变化

表4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5 2023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五、出入境水量

2023年,全省入境水量1036亿立方米,从邻省入境水量1018亿立方米,从邻国入境水量18.4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381亿立方米,其中,流入邻省622.7亿立方米,流入邻国1636亿立方米,流入省际界河水量122.1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入省境水量为352.7亿立方米,出省境水量为630.6亿立方米,其中,流入邻省水量为508.5亿立方米,流入省际界河水量为122.1亿立方米。珠江流域入省境水量为13.31亿立方米,出省境水量为112.1亿立方米。

蓄水动态

一、水库蓄水动态

2023年,全省统计的供河道外用水的大、中、小型水库以及坝塘年末蓄水总量87.9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3.1%,完成年度蓄水任务的103.5%。其中,18座大型水库蓄水量19.91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3.1%;293座中型水库蓄水量39.24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小型水库及坝塘蓄水量28.8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7%。

从行政分区看,临沧市、德宏州、昭通市、大理州、保山市、红河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8个州(市)的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2.714亿立方米;昆明市、玉溪市、怒江州、曲靖市、迪庆州、普洱市、文山州、楚雄州8个州(市)的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5.511亿立方米。2023年行政分区水库年末蓄水量见表6,2022、2023年行政分区年末蓄水量对比见图12。

表6 2023年行政分区年末蓄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图12 2022、2023年行政分区年末蓄水量对比图

二、湖泊蓄水量

2023年,九大高原湖泊年末蓄水量288.7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75亿立方米。其中,洱海、滇池、异龙湖较上年分别增加0.8500、0.5521、0.0705亿立方米;抚仙湖、阳宗海、杞麓湖、泸沽湖、程海、星云湖蓄水量较上年分别减少1.413、0.2083、0.1044、0.0957、0.0849、0.0434亿立方米。抚仙湖年末蓄水量为195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少。2019-2023年九大高原湖泊年末蓄水量见表7。

表7 2019—2023年九大高原湖泊年末蓄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河道外供水量

2023年,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62.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55.2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5 %;地下水源供水量2.997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8.5%;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4.08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9%。

地表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的95.6%;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其他水源供水量占2.5%。2023年河道外供水量组成见图13。

图13 2023年河道外供水量组成

地表水源供水量包括蓄水、引水、提水、跨流域调水量和非工程供水量,分别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54.6%、34.5%、7.3%、3.5%和0.1%。

地下水源供水量均为浅层地下水供水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再生水、雨水利用量和矿坑水,分别占其他水源供水量的70.8%、28.7%和0.5%。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供水量见表8,2023年行政分区供水量见表9。

表8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供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表9 2023年行政分区供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二、河道外用水量

2023年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62.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其中,农业用水量113.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0%;工业用水量13.1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8.0%;生活用水量26.39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5.0%;生态环境用水量8.842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1.0%。

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2%,工业用水量占8.1%,生活用水量占16.3%,生态环境用水量占5.4%。2023年河道外用水量组成见图14。

图14 2023年河道外用水量组成

行政分区中,昆明市用水量最大,为21.03亿立方米;迪庆州最小,为1.334亿立方米。各州(市)农业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38.2%~86.6%,工业用水量占1.4%~14.2%,生活用水量占9.8%~31.4%,生态环境用水量占0.9%~19.5%。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用水量见表10,2023年行政分区用水量见表11,2023年行政分区河道外用水量与上年比见表12。

表10 2023年部分水资源分区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表11 2023年行政分区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表12 2023年行政分区河道外用水量与上年比(单位:亿立方米)

三、用水水平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023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4%。行政分区中,昆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5.7%,为全省最高;怒江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0.6%,为全省最低。2023年行政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见表13。

表13 2023年行政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单位:%)

(二)河道外用水指标

2023年,全省河道外人均用水量347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5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8立方米,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345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155升/日,其中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13升/日。2023年行政分区用水指标见表14。

表14 2023年行政分区用水指标

(二)全省用水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2023年,全省用水指标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略有增加,人均综合用水量持平,其余指标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自2010年以来,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呈上升的趋势,2023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47立方米,较2010的321立方米增加8.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204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54立方米,下降7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98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8立方米,下降81.4%;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由2010年的448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45立方米,下降23.1%。2010—2023年全省主要用水指标变化趋势见图15。

图15 2010—2023年全省主要用水指标变化趋势

四、用水消耗量

2023年,全省用水消耗量10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消耗量79.4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消耗量5.16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消耗量11.2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消耗量5.866亿立方米。全省综合耗水率62.7%。2023年行政分区用水消耗量及耗水率见表15。

表15 2023年行政分区用水消耗量及耗水率(单位:亿立方米)

 

 

编写说明

云南省水利厅发布第二十八期《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依据《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和最新的部门职责要求,按照水资源评价和《用水总量核算工作实施方案》编制。

1.术语解释

(1)常年:采用《云南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中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的多年平均值。

(2)丰平枯水年: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采用距平百分率P作为划分标准,P>20%为丰水年、10%<P≤20%为偏丰水年、-10%<P≤10%为平水年、-20%<P≤-10%为偏枯水年、P<-20%为枯水年。

(3)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4)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5)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南方山丘区地下水主要以河川基流形式排泄,其他排泄量很小,河川基流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量,因此,可以将河川径流量近似作为水资源总量。

(6)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

(7)用水量:指河道外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之和,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四大类用户统计,不包括水力发电、航运等河道内用水量。

(8)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数据说明

(1)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依据全省用水统计调查对象直报水量进行核算。

(2)《公报》蓄水动态仅统计供河道外用水的大、中、小型水库以及坝塘和九大高原湖泊蓄水量,未统计水电站蓄水量。

(3)泸沽湖蓄水量,于2020年开始按照新的水位~蓄水量关系进行了调整。

分享到:
  • 省政府相关网站
  • 全国有关水利网站
  • 省市有关水利网站
  • 云南省有关水利网站
主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 技术支持:云南网 承办单位: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滇ICP备18007151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4 办公电话:0871-63631975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810号